正文 第27章 慕尼黑陰謀(1 / 1)

當日本的鐵蹄踏入中國的時候,歐洲上空也彌漫著濃厚的戰爭氣氛。1938年3月,德國一槍不發,便吞並了奧地利,接著又緊盯下一個目標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地處歐洲中心,德國人占領捷克後,就可以把它作為向東進攻蘇聯的跳板,向西進攻英、法的重要陣地了。在靠近德捷邊境的捷克蘇台德區,有300多萬日耳曼人。希特勒利用這地區居民和德國人同一種族的關係,在那裏也搞了納粹黨組織,並指揮他們不斷製造事端,要求“自治”。實際上是要脫離捷克斯洛伐克,歸附德國。

希特勒叫嚷著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國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們“伸張正義”。他揚言要對捷克發動戰爭,又大規模的向捷克斯洛伐克邊境調集軍隊,擬訂了“綠色計劃”,準備10月1日為進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臨城下,捷克政府也加強邊境的作戰兵力。兩軍對峙,戰爭似乎就要一觸即發了。在這危急時刻,最傷腦筋的是英法等國領導人,英國首相張伯倫徹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張伯倫一份十萬火急的電報。電文是:“由於局勢越來越嚴重,我有意前來看你,以尋求和平解決的辦法。我想乘飛機前來,並準備明天動身。”堂堂的大英帝國首相,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見希特勒呢?

原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捷克在英法保護下恢複了主權,同英法都訂有互助同盟條約。如果德軍進攻捷克,英法按照條約規定必然卷入對德戰爭中,西歐的戰火就將蔓延開來。由於考慮到自身的利益。張伯倫緊張萬分,法國首相達拉第也膽戰心驚,達拉第打電報給張伯倫,催他去見希特勒,要他“盡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張伯倫匆匆趕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個小時的飛機,在慕尼黑著陸。之後,又乘坐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德國的斯加登拜見希特勒。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在為侵略捷克的事大傷腦筋。因為當時德軍實力有限,準備攻打捷克的隻有12個師,而捷克卻有35個裝備精良的師;德國的國防軍參謀部反對侵略捷克的軍事冒險;如果英法堅決站在捷克一邊,希特勒的如意算盤就落空了。如今張伯倫登門求和,這不是現成的敲詐機會嗎?希特勒和張伯倫的談判在一間密室秘密進行。據戰後查獲的當時翻譯官的筆記透露,當時希特勒大談他對德國人民、對國際和平、對德英親善的“功勞”。最後他殺氣騰騰地威脅道:

“不論用什麼辦法,這次都要解決捷克境內300萬日耳曼人的問題,就是為此打一場世界大戰,也在所不惜。”深怕戰火燒身的張伯倫連忙反駁:“如果元首決定動武,那我們還有什麼談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問:“英國是否同意割讓蘇台德區?”這時的希特勒已不是談蘇台德日耳曼人自治的問題,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這一地區割讓給德國了。

這一問題並沒使張伯倫大為吃驚,來談判之前,他已同法國商定,兩國決不會幫助捷克作戰,而且決心犧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協了。張伯倫慢條斯理地說:“蘇台德區的日耳曼人,在德國之內還是之外,原則上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這暗示他同意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了。

9月16日,張伯倫回到倫敦。當晚召開內閣會議,鼓吹隻有把蘇台德區割讓給德國,才能阻止希特勒進犯整個捷克。9月18日達拉第也愁眉苦臉地趕到倫敦。經過一番秘密的策劃,英、法炮製了一項出賣捷克的計劃:“凡是蘇台德區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領土,都直接轉讓給德意誌帝國”。

第二天,英、法兩國向捷政府提出割讓蘇台德區給德國的“建議”。在人民的壓力下,捷克政府起初拒絕這一“建議”。英、法以解除盟約要挾,還警告如果因此發動戰爭,威脅到歐洲的利益,捷克要負全部責任。在萬般無奈之下,捷克政府隻好屈從英法的利益、同意割讓領土。

9月29日,希特勒、墨索裏尼、張伯倫和達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宮”裏進行會談。其實這次會談沒有新的內容,隻是給已達成的交易補辦個手續。

第二天淩晨1時半,四國便簽訂了《慕尼墨協定》。根據協定,捷克必須從10月1日開始的十天內,把蘇台德區及其附屬的一切設備無償地交給德國。捷克的兩名代表在會談前已經來到,但不許參加會談,隻能在會議室外的隔壁房間裏等待四個大國的判決。

希特勒在慕尼黑會議上說,占領蘇台德區是他對西方最後一次領土要求。但在第二年的3月,德國就侵占了整個捷克。再過五個月,就又侵略波蘭並挑起了對英、法的全麵戰爭。

Tip:网页底部有简繁体切换,我们会帮您记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