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笑,說老支書真會講笑話,張局長是個多好的人,哪能和那些貪官比呢?
張老漢說:不敲打,路就走斜了,這點我清楚。今天他這時還沒回來,一定不是嫌我嘴囉嗦,說不定工作太忙,脫不了身。
太陽已經升至中天了,按照鄉村習慣,應該到了吃飯時間。恰在這時,兒子趕回來了,大家見他那疲倦的樣子,和以往任何時候都不同。張老漢高興,看著兒子說:走回來的?兒子說:您老人家讓走路回來,我哪敢坐車?大家都帶著指責的口氣對張老漢說:老支書,年代不同了,您還是那個老觀點不行的,讓張局長累壞了。張老漢暗暗高興,臉上掛著自豪,心裏說,到底是老子的種,老子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但當著大家的麵,他還是像過去一樣的口氣:人長兩條腿不就是走路的嘛,我當了幾十年村官,走了幾十年路,事情照樣辦了,身體也練好了,活了八十歲,沒吃過藥,也沒打過針。言罷,用手掰著兩片嘴唇,讓大家看他牙齒,說這都是走路的好處。兒子見父親這樣,臉上笑了一下,但笑得不是那麼自然。大家看得出來,他顯然走得困倦了,也餓了。
兒子回來,就該開飯了,張老漢坐上桌,兒子坐在他旁邊,主位定了,然後客人隨便坐。本來八十歲的人了,不勝酒力,多喝無益,但情緒好得很,就想喝幾杯。他這麼一端杯子,大家都敬,祝他老人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萬壽無疆。一邊敬酒,一邊不停地誇獎:您老人家前世修行,今世有福,養了張局長這麼個有用的兒子,給您老人家門楣上貼了金,也給村裏人造了大福。張老漢聽了這話,句句如蜜灌心,眉眼兒都笑得燦爛,主動端起杯對兒子說:狗剩,你做官以來,每次隻要在一起吃飯,你總是敬我酒,今天我主動跟你喝一杯,也算老子對你的答謝。兒子立馬站起來,端著酒杯說:您怎麼能說答謝我的話呢?從小您養育我,教導我,按您的要求,我還有很多事沒做到。張老漢打斷兒子的話:狗剩,老子今天說句心裏話,我知足了,你當了官,又為村裏架了橋,修了路,平時老子說話,你聽得進耳,就憑這點我就高興。就拿今天來說,老子讓你走路回來,你累得臉發黃,還是按老子的話做了。俗話說,順者為孝,你能聽得進我的話,比啥都好。人一生不容易,好多做官的守不住這一點,結果栽了,你這樣下去,將來活得就比那些貪官自在。桌上的人都說:張局長有今天,是您教子有方,張局長本人也有天分。張老漢承認大家的話,連連點頭,說高興高興,不枉來世間走一遭,然後把酒杯舉起,一口飲了,吞得利爽,咕嘟一響。兒子說:您少喝點,醉了不好。張老漢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今天來的都是知己的人,多喝點酒沒事,多說點話也沒事。兒子見他把酒喝了,心情很好,便把自己麵前的酒看看,然後端起來,一仰脖喝了。張老漢臉上泛彩,當著大家的麵,對兒子說:狗剩,你能成為今天這樣一個人物,老子說句驕傲的話,是我把你管出來的。那次偷隊裏包穀,我本來不想讓你打鑼遊鄉,你娘也不讓我做得太絕,為了讓你有個教訓,而後混出個人來,我一咬牙,讓你遊了,那次雖然氣死了你娘,對你成才有好處,你說對不對?兒子搖搖頭說:爹,別說這些吧,您的恩德我今生今世忘不了。兒子言罷,親自給父親斟了半杯酒,遂把自己杯子也倒上了,站起身說:我敬您,祝您活過百歲,越活越健旺。
張老漢說:今天日子好了,要記得過去,時常提一提有好處。
大家見張老漢說話興致很高,也就選張局長好的方麵說:人要有天賦,沒天賦的人,扯著耳朵也教不變。張局長從小就聰明,現在不少牆壁上還有他寫的字,哪個見了哪個誇。上小學時,村裏人總是攔著他背毛主席語錄,一口氣能背十多段。
都說兒子的好話,張老漢聽了高興,便把袖子勒勒,將兒子搗了一下說:現在想起來,棍子下麵出好人,那年的事你可能忘了,你和女同學好上了,老師到我這來告狀,我差點把你踢壞了。不過,這一腳雖然踢得不該,但也有好處,今天當父老鄉親說句實話,不是這一腳,你哪能討到局長女兒。
兒子的臉紅了,顯然有些不好意思,為了減少尷尬,對桌上人說:看我老父親多好的記性,過去那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都記得清清楚楚。人都有一些不光彩的童年,想起來真有意思。不過,老人家對我這麼嚴慈,我沒盡到孝敬的責任。
大家都說:這話說得謙虛了,像你這樣的孝子,世上真的少有,現在你爹活到高壽,身體還這麼精壯,不是你孝順得好,他會是這個樣子?眼下雖然條件比往年好,有吃有穿,但農村人活到八十歲的也不是太多。
兒子給大家各敬一杯酒,說:孝敬父母是兒女的本分,想起來很遺憾,我在很多方麵做得不好,說起來真是一言難盡。
張老漢說:狗剩,當鄉裏鄉親的麵,我說句心裏話,你的孝心讓我知足了,這輩子有你這樣個兒子,我死也冥目。前年你接我到你那裏住,雖說玩的時間短,但啥都吃了,啥都喝了,啥都見了,我回來都給大家說了,哪個不羨慕我?
兒子將頭擺了擺,歎了一口氣說:爹,那次的事就別說了吧,提起來讓您老人家不愉快。
村裏人都知道那件事,那次是兒子接張老漢去城裏住。當時,開的是一輛嶄新的車子,停在村口上,王鄉長也開著車跟來了,那種氣氛很讓人羨慕。村上人說:老支書,您真有福,這輩子要當城裏人了,有時間還是回來看看。張老漢說:放心,有時間就回來。村裏人都站在村口送別,王鄉長說:我代表大家送老支書,你們放心好了。於是,王鄉長就把車開到前麵帶路,兒子車跟在後邊,直接領到鄉政府。張老漢說:到這裏來幹啥呢?王鄉長說:老支書,今天您就是城裏人了,我代表全鄉人民給您餞行。張老漢連連擺頭說:不用了,不用了,哪能麻煩鄉政府呢?兒子說:爹,王鄉長盛情,我們就在這裏吃頓飯吧。
這天的菜很豐盛,十碗八碟,滿滿一桌,讓張老漢看得眼花繚亂。王鄉長說:今天老支書要好好喝點酒,從農村到城市,這是您一生最光榮的時刻。然而,王鄉長話是這麼說,到了喝酒時,卻用主要精力陪兒子,說他在城裏當局長,肯定愛家鄉,肯定會樂意為家鄉人辦事。兒子說:是這片土地養育了我,不給家鄉做事還給誰做事。王鄉長說:張局長,你是家鄉人民的驕傲,為村裏架橋修路,這是千秋功德的事,全鄉人民都記得你。兒子聽了這些誇讚,一時紅光滿麵,便和王鄉長對飲開了,一杯接一杯,兩杯又三杯。王鄉長酒量大,見兒子半醉半醒的時候,突然提了新話題:張局長,我有件事想麻煩你,又怕給你為難了?兒子說:我們之間有啥不好說的,說吧。王鄉長就說了:我這輩子就隻有一個姐姐,現在她住在我的地盤上,幾間破房子那是她自己的事,我不能麻煩任何人;但目前她家離公路將近一華裏,我想幫她把路修通,不過我權力有限,鞭長莫及,加上現在總還得講個廉政,不能為自己親屬謀福利。所以想托你的福,拔你一根毫毛,投點小資,把那點路簡單地修一下,具體用啥名目我給你出點子。兒子也許在酒興中,當場拍胸說:小事一樁,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王鄉長高興得很,一拍大腿又開始喝酒,邊喝邊說黃段子。他說,有個農民工的老婆出去討債,討了幾個月分文沒討到。丈夫吵她無用,妻子不服,說雖沒討到現錢,但我把老板的孩子扣為人質了。丈夫高興地問人質在哪裏,妻子拍拍肚子說,在這裏。王鄉長言畢,大家都笑,覺得有趣有趣。兒子也來了興趣,不顧老父親在場,也講了一個黃段子,他說有個女職員因家中房屋漏雨,請假修房,次日她托人捎信給單位領導續假,假條上寫到:昨天房事沒完,今天繼續進行,預計還需一天,把我骨架都累散了。王鄉長一拍大腿,連聲叫好,催他再講。張老漢見兒子這樣,覺得他不是過去的那個狗剩了,站起身就下了席。兒子見老父親這樣,也就收斂了一下,這時酒席才算收場。
回到兒子的家,張老漢說:王鄉長讓你拿公家錢為他辦私事,你就不該答應他!兒子一笑說:這點您放心好了,吃了人家的菜,喝了人家的酒,不說幾句讓他激動的話就對不起人家,您想想,我也不是造錢的,能滿足他那些無理的要求嗎?張老漢說:那你就不該哄人家。兒子說:官場的話能句句當真嗎?我隨便找點理由就把姓王的打發了。張老漢沒作聲,覺得兒子變了,變得狡猾了。
張老漢好像突然記起了一件事,也不顧桌邊坐著的人,就問兒子:狗剩,王鄉長那次的事你是不是給他辦了?說實話,那天在鄉上吃頓飯我很不舒服。
兒子說:爹,我能違背您的意思嗎?別說王鄉長逮了,就是沒逮我也不會給他辦。
張老漢點著頭說:那好那好,這事是不能辦的。他看著兒子,心裏很熨帖,細想一下,兒子確實很有孝心,當官前當官後都一樣;兒媳也不錯,尊老愛幼做得極好,他一到城裏,兒子媳婦都對他百般照顧,給他安排了一間睡房,裏麵宮廷般豪華,頂燈壁燈很亮,桌子櫃子齊全,地上油光閃亮,床上新毯新被。牆上的壁櫃裏,放了蘋果和梨子,香蕉和葡萄,讓他想吃啥就拿啥,吃了再送來。張老漢做了幾十年支書,算得一方頭人,從沒享受過這等待遇,現在大開了眼界,心裏有說不出的喜悅。然而,人老了,吃東西要節製,不能見啥吃啥,這樣容易壞肚子。哪知水果放得時間長了,葡萄爛了,香蕉腐了,蘋果梨子都起了黑疤。張老漢感到心疼,把爛的削了挑著吃。兒子見了,很是生氣,說他把身體吃壞了怎麼得了?便親手將所有的爛果扔到樓下去了。張老漢覺得可惜,說這幾箱水果,少說點也值百十塊,就這麼隨手扔了,實在浪費。兒子媳婦都說,這點水果算個啥呢?三天兩頭有人往家裏搬。張老漢說:人家送禮,就想求著辦事,如果辦不了,這東西不就讓人家白送了,白送了就會生你氣,生氣了就要搗雜。兒子說:他有啥理由生我氣嗎?我隨便找點借口,就打發他了,最後事沒辦他還得感謝我。比如王鄉長說的事,我說要胡縣長拍板,他能怪我嗎?張老漢沒作聲,覺得兒子對所有人都在耍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