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東亞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該地區加強軍備的趨勢、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我國台灣地區的航空工業也有了較快的發展,並有可能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進入航空工業列強的行列。世界航空工業的發展格局正在出現新的變化。
航空工業與社會進步
航空工業雖然在戰爭和軍備競賽刺激下得以發展,但在和平時期各國則把軍用航空技術用於民用。飛機為人類提供了一種快速、方便、經濟、安全、舒適的交通運輸手段,國際航班已經代替於遠洋客輪,成為人們洲際往來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人民間的交往。國內航空客運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代替了鐵路客運,大型噴氣客機與通信衛星被認為是信息社會的兩大重要支柱。
隨著世界經濟以及旅遊業的發展,各國航空運輸在運輸結構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空運業的發達與否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特別是交通現代化);與信息化的重要標誌。到1992年底,全世界共有最大起飛重量9噸以上飛機的航空公司1200多家;使用中的商用航空客貨運輸機為13790架,其中噴氣機10750架,有國際航線1760條;當年運輸旅客117億人次,運送貨物1700萬噸;世界各國經營定期航班的航空公司總收人為2120億美元;當年新交付的噴氣運輸機共786架,渦槳支線飛機201架。
民用飛機除用於客、貨運輸的定期航線飛行外,還可用於工業、農業生產服務的飛行,出租飛機的飛行,通勤飛行,團體和個人的業務飛行,運動飛行和旅遊飛行等,這類飛行統稱為通用航空。全世界用於通用航空的飛機和直升機數量相當大,它們與用於航線作定期航班飛行的民用飛機的數量之比約為9:1。其飛行小時約為定期航班飛行小時的2倍。
正是由於航空工業的直接產品——各類飛機、直升機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得航空工業由主要為軍用服務轉向軍民結合型,民用飛機的產量和銷售額在各國飛機總產量和總銷售額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一些發達國家的航空工業公司中,民用飛機製造業開始獨立出來形成專業公司或分部,民用飛機產業逐步形成。
在用於國際和國內大城市間航線上的幹線飛機製造方麵,美國波音公司、麥道公司、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壟斷了世界市場,其中波音公司的產品占據每年世界市場50%~6Q%的份額。波音公司研製了波音707、727、737、747、757、767、777,等幹線飛機,載客量為108~500人,是全世界頭號航空工業企業。麥道公司在承擔大量軍機製造的同時,生產了1)C-9、DC-10、MD-80、MI-90和MD-11等,擁有109-350座的幹線飛機。
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是由歐洲的四大飛機公司——法國航宇公司、英國航宇公司、德國戴姆勒至奔馳航宇公司和西班牙CASA公司合資組建的,研製了A300、A310、A320、A330和A340等,從150~450座的幹線飛機。該公司在研製經費方麵得到了各成員公司政府的資助,各成員公司既是股東又是分包商,“空中客車”的市場占有量現已位居世界第二。此外,俄羅斯在幹線飛機上也較有實力,據統計,蘇聯生產的幹線飛機到19m年初,大約有3400架仍在全世界使用,占世界幹線飛機總數的26%,其中約1400架在國內使用。
支線飛機製造商遠比幹線飛機多得多,能研製生斤19~100座級支線飛機的既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1德國等“航空強國”,也有荷蘭、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西班牙、日本等航空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還有中國、巴西、印尼、捷克等發展中國家,韓國和我國台灣地區也有意加入競爭行列。在70和80年代,30座級的支線飛機是發展熱點;到90年代,70~100座級成為競爭重點。改用噴氣發動機的高速支線飛機已經問世。支線飛機的製造在技術複雜性方麵遠低於幹線客機,所以它成為各國進入國際飛機市場的起步點,使目前這一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