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軍事需求與航空工業(2)(1 / 2)

通用航空飛機的生產國家比較多,全世界產量約一半以上是由美國廠商生產的,這是因為美國本國的市場需求最大,如1979年美國一年就生產了17萬架。前蘇聯、法國、波蘭、日本、巴西等國在通用航空飛機研製方麵也頗有實力。從80年代至今,世界通用航空飛機的產量和銷售額增長不大,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的需求量下降,所以生產商已把目光瞄準發展較快的發展中國家。直升機的生產銷售曾在80年代初出現黃金時代,其原因是近海石油開發和各行業廣泛采用直升機,後來由於石油供過於求和世界經濟發展放慢,直升機的生產步伐也慢了下來。美國、法國、蘇聯、德國和意大利是直升機生產方麵的強國。許多發展中國家則采用通過購買生產專利在本國組裝輕型和中型直升機的方式。

世界民用飛機市場受世界經濟的影響,波動是相當大的,但總的趨勢是在發展。由於印年代末民用飛機采購高潮時買下的飛機將陸續退役,以及對飛機噪音水平的限製,預計未來20年內將有4000架左右的幹線飛機要退役,加上經濟發展對飛機的更大需求,國外權威人士認為:未來20年內全世界共需約12萬架大型噴氣客機,2000年之前約需5500架。其中經濟發展最快的亞太地區需求增長將最快。為適應2000午後世界經濟的新發展,未來的民用飛機還將逐步出現技術更先進的600座以上的超大型客機和先進的超音速客機。

航空工業的新格局

世界航空工業在很長時期內呈現以美蘇對峙,分割東西方兩大市場的局麵,現在這種局麵正在被多極化的格局所代替。西歐各國在政府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極富競爭力的大型航空工業企業(在1994年世界航空航天工業100強企業中已占34家),而且在戰鬥機、幹線飛機、直升機等方麵歐洲國家的廣泛合作,已使聯合的歐洲在一些產品領域構成了與美國相抗爭的實力。同時,日本航空工業正在迅速崛起,成為航空工業國際合作項目的主要參加者,俄羅斯航空工業具有技術和生產實力,目前需要政府扶持和機製調整,其競爭力也不可低估。亞太地區,特別是東亞地區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是以其經濟快速增長、市場廣闊為堅強後盾的,它已使世界看到這一極的存在。

美國航空工業將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是超級強國的地位,這是其技術、市場、資金、工業實力所決定的。美國航空工業已開始了廣泛的結構調整,已出現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等新的公司聯盟,如果波音與麥道能在某種程度上聯合或者合作,將更加增強美國在民用飛機市場領域的競爭實力。

由於經費、市場和技術等方麵的需求,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新的民用飛機是采取國際合作方式進行研製、生產和銷售的,而且這種趨勢已擴展到了軍用飛機研製領域。應該說,20多年來歐洲空中客車工業公司的成功使人們看到了國際合作的好處。目前;航空工業國際合作的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種:(1)追求以對等的資格參與研製計劃,分散研製風險和確保市場的合作研製方式;(2)為減少生產費用的國際轉包方式;門)降低一部分研製風險和減少經費的風險,以一家為主開發、吸收小合作夥伴,分享市場的方式。通常在先進國家之間采取第一種方式;而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一般主要用於先進國家與實力稍差的國家之間。

國際合作盛行帶來的最大問題是對航空尖端技術輸出的限製與反限製。合作需要技術輸出,而尖端技術又與各國航空工業在未來競爭中的地位息息相關。美國、日本、四歐以及與其他參與航空工業國際合作的國家圍繞尖端技術輸出方麵的摩擦不斷,而且這種摩擦將長久地存在下去。

研製現代飛機需要巨額研製資金和強大的技術實力,加上市場需求減少使企業間相互競爭加劇,在這種背景下,航空工業企業間的合並已是不可避免的了。從90年代開始,企業合並,甚至超國界的企業合並出現了高潮,集團化的新格局正在出現。美國航空工業企業原來規模就很大,近年來又進一步合並,通用動力公司、格魯曼公司、馬丁-瑪麗埃塔公司、羅克韋爾公司、威斯汀豪斯公司等昔日大企業已被並人其他公司。美國大公司的數量減少,而實力卻在大大加強。歐洲航空工業在企業合並方麵走得更快,德國、意大利等國家已形成了全國一個大公司的局麵。歐洲還圍繞一批重點產品組成了跨國的大企業集團。

超越國界的企業合並也日益增多,特別是歐洲國家間、北美與歐洲間的企業合並形成了新的企業巨人。如英國羅-羅公司兼並了美國的艾利遜公司,提高了本公司在航空發動機研製領域的國際地位。

政府的扶持與保護

各國政府為保護航空工業的生存與發展都采取了各種各樣的措施,這是因為航空工業是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很多國家把航空工業水平視作本國科技水平的一麵鏡子。

各國扶持航空工業的措施是多方麵的,有資助企業、資助研製項目的,有鼓勵出口的,有扶持企業和增加企業活力的,也有推行新的生產和管理方式,促進技術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