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運輸的特點
為取酬而使用航空器從事定期和不定期飛行運送旅客、行李、貨物和郵件的運輸,又被稱為公共航空運輸或民用航空運輸。可用於航空運輸的航空器有氣球、飛艇、飛機、直升機等。現代航空運輸使用的航空器主要是飛機,其次是直升機。
使用飛機的航空運輸始於20世紀2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經濟處於相對穩定發展階段,噴氣式運輸機陸續問世,70年代寬體客機投入航線,從而使航空運輸迅速發展。
中國的航空運輸始於20世紀3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為管理民用航空,決定在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下設民用航空局”。以後,中國民用航空局改為國務院直屑局。
航空運輸是現代最新科學技術及成果的綜合應用。它的主要特點:
1快速性。目前使用的渦輪螺槳和噴氣式民用飛機的時速為20~100萬米,連續航程可達1萬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快的一種交通工具,它比海輪快20~30倍,比火車快5~10倍,比汽車快7~15倍。隨著時代的進步,時間的價值也增大了。當代社會,乘坐飛機不再是什麼享受和奢侈,而是工作和生活的必需。利用航空節省時間,所創造的社會價值是難以估量的。由於現代社會公眾對航空運輸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使航空運輸的發展速度居所有運輸方式之首。
2機動性。在兩地之間隻要有機場及必備的通信導航設施就可開辟航線,不受高山、大川、沙漠、海洋的阻隔。因此,運輸距離相對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要短,而且可依客貨運量大小和流向變化及時調整航線和機型。無論因政治、軍事或經濟上的原因,要求從中央至邊遠地區在短期內建立交通線,隻有航空才能辦到。例如災區的物資運輸,窮鄉僻壤的醫藥急救,近海油田的後勤支援,也非航空莫屬。
3準軍事性。由於航空運輸所具有的快速性和機動性,以及民航所擁有的機場、空地勤人員對軍事交通運輸的潛在作用,因而各國政府都視民航為準軍事部門。一旦發生戰爭或緊急事件,軍事部門可依據有關條例征用民用設施和人員,直至民航完全受軍事部門的指揮。
4安全舒適性。噴氣式運輸機飛行高度一般為1萬米左右,不受低空氣流的影響,飛行平穩舒適。70年代出現的寬體客機,客艙寬敞,噪聲低,機內有娛樂餐飲設備,舒適程度又大有提高。統計表明,航空運輸的安全性高於鐵路、海運,更高於公路運輸。隨著航空技術的發展,以及維修技術和空中交通管製設施的改進,航空運輸的安全性正在不斷提高。據國際民航組織統計,世界民航定期班機失事,最高是1966每億千米死亡044人,近年已降到004人。
5國際性。航空運輸一開始就具有國際性的特點。到了80年代,隨著世界航空運輸相互依賴和合作關係的發展以及多國航空公司的建立,航空運輸國際化的特點就更加明顯了。國際化的目的是要使任何一位旅客、一噸貨物或郵件,能夠隨時從世界上任何一地,方便、安全、經濟、可靠地被運送到另一地,這是航空運輸對國際交往和人類文明為其他運輸方式不可替代的巨大貢獻。
6運營成本高。飛機的載量一般隻有幾百千克或幾噸,即使大型的寬體波音747飛機,商務載重也僅印噸。同時,航空運輸屬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投資大,飛行支出也大。發展航空運輸自身經濟效益小,主要體現在社會效益上,即促進地區經濟、貿易、旅遊和文化交流的發展以及方便公眾。由於航空運輸運營成本高,因此客貨郵運價貴,隻適用於人員往來、急需運送的物資和時間性強的郵件、包裹等。
中國的航空運輸企業
航空運輸企業是利用航空器從事運輸生產的企業。
中國政府在1985年頒發了《關於開辦民用航空運輸企業審批權限的暫行規定)。《規定》指出:開辦航空運輸企業,應當具備相應條件——有與經營業務相適應的、持有民航局頒發執照的空勤人員、航空器維修人員,有必要的經營管理人員;有與所經營業務相適應的、經民航局登記注冊、發給適航證件的航空器;有必要的經營資金;所使用的機場能夠保證運營安全;航空器的維修設施能夠保證適航要求。當上述條件符合後,凡申請經營國際航線業務的,由中國民航局審查報國務院批準;凡申請經營省際航線的,由民航局審查批準;凡申請經營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航線業務的,由各該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報民航局備案。企業經審查、批準、備案後,向民航局申請經營許可證,航空運輸企業應當持經營許可證,按照《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相應登記手續,領取營業執照,方可開始經營運輸業務。
航空運輸企業的特點:(1)確保飛行安全是航空運輸企業的首要任務;(2)投資大,高技術人才需要多;(3)不生產有形產品,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是提高飛機的利用率、客座率和載運率。為此,必須發展航空運輸企業的合作,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
按隸屬關係不同,中國的航空運輸企業分為民航局直屬企業和非直屬企業。非直屬航空運輸企業即地方和其他部門所屬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