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中國民航概況(3)(2 / 3)

機場運行最低標準是對飛機起飛和著陸飛行最關鍵位置所規定的最低安全保障,因此對於如何執行最低標準各國都有法律性的規定,國際民航組織也頒發了統一的規範,它為設計儀表進近程序製定最低標準提供可靠的休據。

在機場周圍還要進行有效的環境保護,使機場周圍環境既利於飛機的飛行,又不破壞其生態環境。飛機運行時發動機產生的噪聲是機場汙染環境的主要問題。1971年,國際民航組織通過題為《航空器噪聲標準和建議措施》的文件,提出了有關民用航空運輸飛機噪聲鑒定辦法及最大允許值。凡超過了限值的機場要采取有效措施,定期減少噪聲影響(例如實行宵禁);各飛機生產廠也要按限值對飛機發動機作技術處理,否則就得不到該類飛機或發動機的運行合格證。自此以後,噪聲汙染問題有了逐步減輕的途徑。

中國國家環境保護局於1988年8月頒布了《機場周圍環境噪聲標準及測量方法》,對機場噪聲影響提出了嚴格要求。近幾年來新建機場的選址工作中,都列入了“環境評價”一章,重點對所選場址的噪聲影響做出分析,提出措施,報送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後方能定址。對於1949年以前建成的,目前仍在使用的舊機場,它們距城市一般都比較近,噪聲汙染影響不能忽視,但鑒於目前這些機場空運業務量還不大,同時限於國家財力,馬上遷建確有困難,可暫時維持現狀。

機場附近地區要求沒有鳥類群居,因為飛鳥撞擊飛機和鳥被吸人發動機堵塞進氣口而使發動機失效,會造成嚴重影響或飛行事故。飛鳥撞擊飛機,大多數發生在5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中。目前采用的驅鳥措施有:音響恐嚇、高頻振蕩驅逐、隼或鷹鎮壓鳥群等。

民用機場還需建立完善的消防和救援設施及機構,供航空器起降、運轉、停駐和維修的場所(含工作區、生活區)的火災預防和救援。它以預防、撲滅飛機火災、救援機上乘員生命為主。

民用機場消防,除具有我國消防保衛重點單位的特點(火災危險性大,發生火災後損失大、傷亡大、影響大)外,還具有飛機火災撲救難度大、時間性強、要求高的特點。國際民航組織對消防救援的要求是:消防隊接到報警應在2分鍾內到達跑道盡端,到達跑道盡端以外1000米的時間不得多於3分鍾;當第一輛消防車抵達後,需在1分鍾內將最初的火勢強度減少90%。為滿足上述要求,在設計和建造機場時,必須使消防站設在對機場任何部位飛機火災的馳救都是適中的位置上。消防站使用的主力車輛應配備有加速快、越野性強、載運量大和噴射率高的專用機場消防車。

機場消防安全是航空運輸經營管理的重要內容。民用機場防火工作在機場地區防火委員會的領導下,實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以及國務院主管部門和當地政府頒布的消防法規和有關防火規定。民航公安消防監督部門對機場內的一切建築、設施、航空器和駐機場單位,軍民合用機場的民用部分實施消防監督,並接受當地公安消防監督部門的業務指導。

中國民用機場消防保障是按國際民航組織劃分的消防保障等級來具體實施的。消防保障等級的劃分主要依據是:使用該機場的飛機的長度和起降頻率。根據機場消防保障等級,我國製定了民用機場消防站車輛、人員編製暫行標準;組建了專職消防隊伍。專職消防隊伍的主要任務是對所轄飛機活動區域內或鄰近地區發生的飛機失事或火災事故進行撲救工作,保證飛機機身的完整和提供機上人員撤離所需的時間。為此,機場消防部隊應與機場管理部門、空中交通管製部門、公安保衛部門、駐機場武警部隊、醫療救護等單位就處理飛機失事中的救援問題事先製定預案,明確現場分工,定期進行綜合演練,以達到互相配合。救援和消防人員在實施救援中應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進入飛機,全力協助機上人員疏散,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

為預防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發生必須采取的嚴格而有效的機場安全檢查。由機場安全檢查部門依據國家的有關法規組織實施。它的主要任務:一是對乘坐國際、國內民航班機的中外籍旅客及其攜帶的行李物品,對進入機場隔離區的人員及其攜帶的物品,對貨主委托民航空運的貨物,除經特別準許者外,一律實行安全檢查,以防止將武器、凶器、彈藥和易爆、易燃、劇毒、放射性物品以及其他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危險品帶上或裝載上飛機,保障民航飛機和旅客生命財產的安全;二是承擔機場隔離區的安全管理;三是擔負國際、國內出港、過港及進港的民航飛機在機場客機坪停留期間的監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