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航空攝影(1)(1 / 2)

指在航空器(飛機、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等)上安裝航空攝影儀,按設計的航線,從空中對地球表麵進行的攝影。主要用於測製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是航空攝影測量的第一道工序。

航空攝影依據飛行高度、使用航攝儀焦距和測圖比例尺的不同,可分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航空攝影。其特點是:能獲得高分辨率的地表影像,適合於對被探測目標進行詳細研究;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較大的靈活性,可根據需要隨時調整飛行時間和區域;飛行速度快,可迅速獲取大量的地表圖像信息。

與傳統測圖方法相比,航空攝影測量通過室內精密測量儀器,對航攝像片進行地形描繪和地物判讀,可大大減少艱苦的野外工作量;從而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測圖質量,縮短成圖周期,降低生產成本,具有快速、精確、經濟等優點。-航攝像片資料也廣泛用於農業、林業、地質、石油、水利、城市規劃、環境保護、鐵路與公路以及軍事等各方麵。

我國民航有專門從事航空攝影的飛行隊。

航空遙感

通過從飛機和直升機上安裝的遙感器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以判讀地球環境和資源狀況。它是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廣泛應用於資源考察、災害調查、地圖測繪及軍事偵察等。

遙感係統由遙感器、遙感平台、圖像處理設備等組成。遙感器裝在遙感平台上,它可以是照相機、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計或合成孔徑雷達等。圖像處理設備是把獲得的遙感圖像信息進行處理以獲取反映地物性質和狀態的信息。判讀和成圖設備是把經過處理的圖像信息提供給計算機分析或給判釋人員進行直接判釋,找出特征,與典型地物特征進行比較,以識別目標。

航空遙感按常用的電磁譜段不同分為可見光遙感、紅外遙感、紫外遙感、多譜段遙感和微波遙感。

我國將航空遙感應用於資源調查、災害調查,並取得良好效果。

航空物探

航空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是使用裝有專用探測儀器的飛機或直升機,通過從空中測量地球各種物理場(磁場、電磁場、重力場、放射性場等)的變化,了解地下地質情況和礦藏分布狀況的飛行作業。

航空物探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用遙測、電子、航空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快速找礦和地質調查的先進方法。主要包括航空磁法、航空電法、航空放射性法、航空重力法等。航空物探作業飛行為低空(400~40米)沿地形起伏變化的飛行,飛行技術複雜,對飛行、領航技術要求高。

航空物探是在空中測量地球各種物理場,可排除地表物性不均勻性的幹擾;不受地形(如沙漠、沼澤、森林、湖泊、海洋等)條件的限製,獲得的資料完整;數據采集、記錄均為電子計算機控製,便於室內後處理工作;可大麵積代替地麵物探工作,減輕勞動強度。它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精度高和成本低的優點。

航空物探是中國地質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廣泛用於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石油、煤炭和核原料的勘探,以及區域構造和大地構造等方麵的研究。

航空吊掛吊裝

利用直升機作為起吊工具,吊掛、吊裝物資、器材、儀器設備等,為各項建設工程服務的飛行作業。

根據直升機作業參與施工程序不同,可細分為航空吊掛和航空吊裝。航空吊掛是利用直升機外掛裝置,空中吊掛運輸物資、器材設備。如森林集材、吊運鑽頭、吊運建築器材等作業。航空吊裝是將直升機作為施工機械來使用,進行施工中的起吊安裝作業。如直升機組裝鐵塔、施放高壓線導引繩、大跨度拉線過江等。

航空吊掛、吊裝是技術性很強的作業,對飛行技術要求很高,是通用航空作業項目中技術最為複雜的項目。它利用直升機機動靈活的特點,在地形複雜、施工設備進出困難、施工場地狹小的地區施工,可以減小施工環節,提高效率,縮短施工周期,減輕勞動強度,節約原材料消耗,提高施工質量,保護自然環境,具有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中國近幾年成功地把這一作業項目運用在國家重點工程施工中。如葛洲壩至上海500千伏輸電線路建設,就利用直升機進行了組塔、放線和拉線過江施工。

石油航空

係以直升機為主工具,輔以小型固定翼飛機,為海洋和陸地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和管理,提供空中運輸的作業。國際上亦稱石油開發後勤支援。

根據飛行範圍可分為海洋石油航空和陸地石油航空。海洋石油航空,是使用直升機擔負海上石油平台、采油平台、後勤供應船平台與陸地之間的運輸飛行。其主要任務是運送倒班職工,傷病員急救,急需器材、設備和地質資料的運輸,台風前平台人員的緊急撤離,發生海難事故後的搜索、救援,海上平台的空中消防滅火等。其特點是:飛行區域離海岸較遠,導航設備少;缺乏氣象資料,天氣變化不易掌握;著陸平台麵積小,起飛、著陸困難;對飛行技術要求高。陸地石油航空,是使用直升機或小型固定翼飛機,為高原、高寒、山地、沙漠等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地區石油勘探、開發工作,提供飛行服務。其特點是:飛行區域自然條件惡劣,地標、導航點少,領航、飛行技術要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