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

人生有許多邂逅,有的平淡,有的高雅;有的轉瞬即逝,有的終生難忘。我與A女士的邂逅,就屬後者。

記得一天中午,我來到某花木盆景公司門市部,想買點花種。營業員是一位看上去約20多歲的女士,眉目清秀,彬彬有禮。聽我不是武漢口音,又是一位老者,便恭敬地問我是哪方人氏,來武漢有何公務。我見她問的誠懇,便一一作答,她聽說我是鄂西南山區的,便眉飛色舞地說:“那裏我去過,那裏的山水好美啊!”她的讚美使我十分奇怪。大凡都市裏的人,一提到山區,便大有鄙夷和失色之態,她卻表現出那麼一種親情!我的心底頓時湧起一股“高山流水”情懷!她得知我是參加省文聯會議的,一份敬意油然而生。連說“唉呀,我找到老師了!我找到老師了!”驚喜中連忙搬凳走出櫃台禮請我坐,還“慌忙”要去買煙。腳走的很痛,我求之不得坐下,客氣地阻止了她去買煙。回到營業員位置,她站著同我拉話,她說她非常喜歡寫作,可惜沒有老師指點,現在好,老師上門來了,請我一定要教教她。看她這麼畢恭畢敬的樣子,我倒進退兩難了。其一,我們素不相識,又是異性,談什麼師生關係?其二,我是個搞基層文聯組織工作的,自己不到半瓶墨水,怎能侈為人師?於是我婉言謝絕。然而,她不依。她把會議地址記下,說晚飯後非找我求教不可!我想,她不過是虛與委蛇罷了,斷不會當真。寒暄幾句之後我便匆匆離去。

一路疑團橫生,百思不得其解:如今的青年人,多講求吃喝玩樂,難道真有那麼孜孜求學的少許?作為大都會的武漢,可謂人才濟濟,寫作高手隨處可見,難道真有人向“山巴佬”求教?

哪知,晚飯後,她真的來到我的住所。那是服務台小姐把她引來的,小姐出去時順手把門關上。我正要去開門,A女士說:“哎呀,好熱!”遂將門洞大開。落座後,沒來得及飲茶,她便拿出一大摞報紙複印件,那是她發表的作品,請我一一指點。我信手拿來幾篇研讀,覺得出手非凡,每篇都能抓住生活中的光點,或素描,或抒情,或記事,或說理,以小見大,以情動人,掌幅千字,給人以美的享受和人生啟迪,我油然而生讚許!對我的稱讚,她不以為然。她說她想寫散文、小說,要我不吝賜教。我說我未登堂入室,要她去請池莉、方方、沈虹光、葉梅等名流。我鼓勵她:“你很有基礎,又難得這麼好學,如得名家指點,定能寫出更好的作品來!”隨後,我不自量力地介紹了自己的一些寫作“經驗”。她聽了很高興,看樣子,覺得勝讀了一日書。

夜色降臨了,人們都進入了紅綠世界,她告辭而去。出於禮節,我送她出了賓館大門。望著她那顯得有些單薄的背影,我想,在商海茫茫的中國,或許又會誕生一位了不起的女作家……

這次邂逅與其說對A女士多少有些幫助,倒不如說,是她幫助了我。她走後,我反躬自問:她的作品那樣閃光,尚且不恥下問,虛心向一位陌生者請教,而自己呢?身為一個縣的文聯主席,你有幾斤幾兩?你有哪些作品登了大雅之堂?你有A女士那樣不恥下問的求學精神麼?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