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家還有古早汽水,名曰“大白梨”,裝在青島啤酒的廢瓶子裏賣,清甜可喜。喝了一杯又一杯,萬氏笑問:是不是覺得鬆花江裏也流淌著大白梨?
臨走的中午,吃蒸餃。酸菜豬肉、五香驢肉,另有一種記不得了。敞開肚子吞了十個左右,還沒夠,顧著胃不敢再添。萬媽媽說:“上車餃子下車麵”。我心想:好,以後回回有蒸餃吃。
臨歧執手時例行貓鬧:我不回去,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是啊,不回去,我們回城裏吃蒸餃去”。
冰棍、三道鱗、酸奶、冰糕待增補,還有麵包水格瓦斯!朕饞得寫不動了……
馬蘭頭
馬蘭,菊科,馬蘭屬,原產於中國的一種野菜,因取其嫩葉和嫩莖為食,流傳久了,約定俗成的菜名就成了馬蘭頭。
馬蘭頭,性涼,味辛甘。功效:清熱、止血、消炎。對多種眼疾有食療作用,並對高血壓、口鼻炎症出血有一定療效,甚至可以外敷。正是由於其涼血止血的功效,女性生理期及寒涼體製不宜多食。
馬蘭頭生食有一絲苦澀,沸水短時間焯過就隻有清甜味,所以通常都是熟食,此菜吃甜,吃麻油。
最常見就是香幹馬蘭頭,焯過的馬蘭頭要與香幹一起剁到很細碎,隻加鹽、糖、麻油,也正是因為這個形製,注定隻是一個小菜,上不得台麵,眾人一起用筷子攪著一碟菜,著實不雅,也不衛生。
所以,為了造型,不切太細,但是這樣就隻能取最嫩的莖,在馬蘭頭質量一般的時候,比如秋天,可能隻取1cm嫩莖。
或者,切細之後,用糖、鹽、麻油、蜂蜜拌勻,豆皮卷成一般粗細,切段碼盤。馬上與低調奢華的盤子搭調了。
這個季節正是吃各種新鮮嫩芽蔬菜的時候,香椿芽就是這一刻的明星!那個香味兒喲,嘖嘖……用來攤雞蛋簡直了!不過對很多人來說,香椿芽總容易買多而雞蛋卻擔心不能多吃。來唄,咱用香椿芽做個別的吃,也挺香的,用小清新哄小朋友和妹子都特別好使!春天了,你還在送費列羅?弱爆了好嗎!哥已經給妹子帶飯團兒了~
材料:
米飯約150g
嫩香椿芽一小把,差不多100g的樣子
鹽約2g
油10ml
做法:
1、首先你得煮一鍋水分含量正常的米飯。煮好之後,開蓋,一邊用手撚著鹽撒勻一邊扒散,然後虛掩上蓋子,放至溫熱。
2、將嫩香椿芽洗淨,切去根部,然後切成碎丁。
3、平底炒鍋加油燒熱後,關火,下入香椿芽碎稍稍拌炒出香味後,倒入米飯拌勻,然後開小火,一邊用鍋鏟碾壓米飯,讓香椿芽碎丁受熱釋放水分,米飯起粘性。(如果米飯太幹了可以均勻地淋一丁點兒水。)
4、關火,然後稍微放涼後,雙手用清水沾濕,取適量米飯團成飯團即可。也可以用保鮮膜攢飯團。
總結一下:
1、整個過程的關鍵之處就是掌控水分和溫度。跟前麵那篇做黃金蛋炒飯不一樣,這個米飯要水分合適,香椿芽遇熱會出水,米飯水分太多太稀軟就不夠香,也沒有粒粒口感;但米飯太幹的話,又缺少粘性不能成團。米飯溫度太高的話不僅燙手,香椿芽的香味兒也很快就木有了~小心喲~
2、油如果能是豬油,香味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