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被誤解的川菜(2 / 2)

陝西線辣椒500克

八角170克

花椒220克

薑片150克

良薑50克(高良薑)

甘草100克

畢卜50克(應該作——蓽茇,有人“研究”後注釋為鼠尾草,鼠尾草是唇形科,而這是胡椒的一種,所以可以用黑胡椒代替)

桂枝100克(與中國桂皮是同根生的)

桂皮100克(兩種肉桂的對比)

白胡椒100克

茴香50克(小茴香)

肉扣80克(肉豆蔻)

白扣50克(白豆蔻)

丁香25克

做法1:

將以下香料配好磨碎,另將陝西紅辣椒磨碎(不要磨成麵麵哦),二者摻合,取菜籽油若幹(油一定不要少放,一般都要沒過辣椒好多),加熱到冒大煙,關火,冷卻一下,無煙了直接潑到辣椒上。(辣椒裏加點鹽也可以),陝西一般用這種辣椒油做涼拌,好多涼皮店視此配方如命啊

做法2:以上原料,在菜市場叫賣調料的用粉碎機粉碎成最大的片,然後又用油潑,效果更佳,而且一次用不完可以放著,等下一次再用。

以上就是那個“秘方”,括號裏是我注解的。其中甘草、蓽茇、桂枝可以在中藥房買到,其他在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可以買到。桂枝可以用加量的桂皮代替,剛才也說過了,黑胡椒可以代替蓽茇;薑應該用幹薑,而非鮮薑片,可以晾幹或幹焙,最好再加一些幹的大蔥白,方法同薑,幹蒜米(這個隻能晾幹,不能幹焙)。

如何磨碎,我還是堅持用石臼,電動的粉碎機會產生高熱,磨碎時就香味四溢,不信你就試試。但是石臼磨碎不會搞得很碎,尤其是良薑、甘草和白豆蔻的皮,可能要借助刀具,辣椒是用剪刀。我是要吃萃取了香料的味的油,基本不吃渣,也就不用搞得很細碎。無論你采用何種方式,不要把很多香料粉碎了保存,現磨是王道。

非一級油煙點很低,燒到170度左右就濃煙滾滾了,這還不夠,起碼要過200度,讓有害物質和菜油味多揮發一些,然後熄火降溫到還有淡淡的煙,潑入香料缸。

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國人知道“宮爆雞丁”是訛傳,但是,某輸入法僅生成“宮爆雞丁”,還是做搜索引擎出身,真是令人大跌隱形眼鏡。

而意識到——此乃一道黔菜而非川菜的人,少之又少。

不過,以上兩點,既不影響吃,更無關烹調。跳過,跳過。

浮躁,浮躁,從社會到個人,幾乎都把注意力放在那半碗秘製芡汁和花生米的口感上。失卻了食之根本。

那天,有同學問,宮保雞丁到底應該用雞的哪個部位,回應的同學甚至有兩位認為雞腿肉比雞胸肉嫩,還都是有一定烹調經驗的,可見中餐之沒落。

威哥說:動物界,除了人以外,都是公的好。幽默+犀利。

雖然此話不盡然,就雞而言,除了吊湯以外,還真是公雞是適用性更廣。甚至後來有廣東同學提出似乎很少吃公雞,汗,雞煲、燒雞公……

傳統上,宮保雞丁的首選食材是——散養小公雞的嫩脯肉。

簡單說一下散養雞(各地叫法不一,走地雞、土雞、草雞、笨雞……),30-45天開籠放養,公雞的成熟期短於母雞,小公雞大約90天以內出欄。

我們現在吃到的肉雞,40天左右就出欄了,吃的是飼料,所以雞肉的口感味道都與散養雞相去甚遠,但即便是這樣,腿肉也比脯肉要老一些。像孔府菜那樣把雞胸肉烹製那麼久的吮指原味雞,雞胸肉那麵乎乎的口感是很可怕的,而且無味,像鋸末一般。

在家做飯,神馬專業感、傳統、正宗都不是選項,就手裏現有材料,做出自己愛吃的食物,歐了。

尤其在如何看待傳統和正宗方麵,現在很多食材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死守和教條是沒有意義的,死心眼兒做飯,本來就是很可怕的事情,可偏偏其中一些又成了衛道士,到別人家廚房來探頭探腦,指指點點。

世界不僅是多樣的,而且一直是在發展變化的,認識不到這一點,很難想象做出的飯是個什麼樣子,或許……能看。

如果用欄養肉雞做宮保雞丁,建議選用雞腿肉。

鹽焗花生適量,要長粒的山東大花生,必須是焗或幹炒,不能過油

傳統上是嫩雞脯先拍鬆,再剞十字花刀,最後切丁。

切過雞腿肉,你就知道,現在的肉雞是個什麼水平,皮肉很容易分離,即便刀工再高明,加上快刀,勉強留皮,翻炒幾下,還是皮肉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