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複旦食堂(二)(3 / 3)

東區附近的國定路有過一家阿康的分店,也不知是字號聯營還是山寨仿冒,因為門麵狹小,遠不及南區的熱鬧。偶爾有些東區的學生,叫點燒烤外賣,順幾罐冰啤,也算是寢室夜聊或看球的標配。

南區五教對麵新近開了一家燒烤攤,同樣門麵窄小,卻生在營業時間夠長,每晚到2店才關門。白天不懂夜的黑,許多體己話隻有夜深人靜才說得出口。如果碰巧夜不歸宿路過,且放心大膽地聽,這裏是孵蛋,半夜的燒烤攤隻討論軟妹之,沒有十八big,更不會像北京高校學子們一般糅合著討論十八big主演們的軟妹之。

北區左近有兩家燒烤店,小東北燒烤飽受東北童鞋讚許,除了豆皮包裹香菜的豆皮卷味道別致,其餘無甚特別。倒是在留學生出沒的武東路上,有著一家新疆燒烤王,生蠔新鮮、扇貝肥美,肉類相對經濟,蔬菜也品相飽滿。隻是2005年前後人均30元左右的燒烤花銷,如今已翻了一倍不止,共和國的土地上也每每是學生被宰後血染的風采。華東之大,放不下一張平靜的燒烤桌!

也不是不淒涼的。(同期聲:啊呀不要因為提了一句甄嬛就陰魂不散好嗎魂淡!)

第八集《家常的溫暖》

米納桑,哦哈喲~瓦塔西瓦日本料理專輯迪斯~(側目:萌賣完了,但好像混進了奇怪的東西!)

新中國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愛國主義教育片——《中華小當家》告訴我們,料理是帶給人們幸福的東西。相較孵蛋周邊穿梭的規模龐大的韓國留學生摩托車方陣,日本同學來得更安靜些。可能也是因為人數較少的緣故,校園周邊專設的日本料理也不算多。

可年來日料已成為國人的美食新寵,門麵再小,隻要有引人的點,自然會集聚不少擁躉。最不值得說的先過。五角場商圈的大漁和大誠,作為開設較早的日本料理自助,價格從150元盤旋到如今近170,刺身的顏色也從橘色成了絳紅色,讓人不敢輕涉。再者,連鎖的大型日料自助,比上不及百合福或也已落沒的金錢豹,價格又非普通學生能承受,門庭總顯得冷落些。至於禾綠回轉或者吉野家等快餐,除了個別物事,比如日式海鮮粥和牛肉飯,其他也不值一提。

真正能體現日劇裏說的“媽媽的味道”,還得是小店。在滬上較有聲望的是寶壽司,原本在政肅路上小小一家門店,老板算是負笈東瀛親自學藝,帶著一個木訥的小哥,主營所謂創意壽司。(同期聲:不是說媽媽的味道嗎,說好的媽媽呢!)雖然也做手卷和手握,但寶壽司最攝人的還是諸如李公主卷、摩托羅拉卷等創意壽司。三文魚配上牛油果簡直是天生良伴,一如皮克攜小法出席俱樂部慶功宴那般和諧。至於用植物芥末做的芥末章魚壽司,絕對讓人飆淚。後來店址遷到國順路,擴容少許,牆上張貼的個性留言也豐富起來。如今寶壽司在陸家嘴、瑞金路等繁華地段都開了分店,小人物的奮鬥,觸動人心。何況是借料理躍上龍門。

臨近國年路有過幾家紫菜包飯,其實也算不得日料,但看著店員把比工資條還細的蘿卜、黃瓜、三文魚條裹進紫菜飯團,塗上芥末,再刀刀切開,附贈一袋略帶酸味的醬油,也是平民化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