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的童鞋最惦記的日料應該是桃屋,拉門一開,脫掉鞋子往下沉式的日式飯桌裏一坐,滿坑滿穀都是餓狼的眼神。最愛他家的是大阪燒,醬料特別,麵粉和蔬菜的量搭配合宜,異常出挑。其他食物也幹淨清爽,很有日料的風情。
北區有家叫一期一會的小店,老板娘是稍上了年歲的阿姨,做事雷厲風行,對學生的態度倒溫和,每有老客戶,愛吃什麼也常記心間。如果國家公務員都是這素質,中國早就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免簽了吧!(同期聲:神邏輯請不要暴露好嗎,這文案是方舟子代筆的誰不知道呢!)於是經常會出現如下一幕:前腳阿姨剛訓斥完服務員,馬上一變臉,嗲聲嗲氣地對食客說聲:好德~(沒打錯字,也不是便利店,真心是阿姨把好的念成好德,還是老年林誌玲版的)一期一會的日料是最家常的,像日劇《深夜食堂》裏演的那樣。切做爽利的黃瓜絲、火腿絲、蛋皮,配上新鮮的出前一丁,酸酸甜甜的中華冷麵很開胃。咖喱豬排飯的咖喱醬很特別,阿姨說是日本進口的黑咖喱。壽喜鍋吃多了偏甜,但蘸新鮮雞蛋還能吃上小會。倒是親子飯和母子烏東麵嫌寡淡,手握的刺身新鮮,可飯粒有些微的泛酸。不過從家常一項來說,一期一會大抵是最符合的。
惡意賣萌太多,抒情一下好了。看過一首歌寫到,家是未知遠方,遠方是沉重行囊,行囊是倒退的樹影,樹影是我回家的方向。孵蛋的學生無論遠近,多數都是離家的,在日料店裏的盤桓,縱然食物有些許陌生,終究還是能忘卻一些寒意,尋到人情溫暖。
第九集《明爐的風情》
有一首歪詩分別歌頌了兩個學校:文能提筆控蘿莉,武能上床定人妻。進可欺身壓正太,退能提臀迎眾基。這詩不能說得太細。提這一段是為了強調,孵蛋吃貨能文能武,重能匹敵川湘勁辣韓朝香辛,對清淡古早的味道,也有別樣的熱衷。
尤其對很多女生來說,港式、粵菜都是於減肥大計無甚大礙、又能滿足口腹之欲的上選。孵蛋周邊的港式算不得大眾,和鋪天蓋地的川湘韓料無法比擬,但能說道的倒還有幾家。
五角場第一食品有兩家連鎖港式餐廳,洋蔥餐廳店如其名,一層層剝開發現是沒有心的,無甚可說。至於每天飯店準時排隊的新旺,無論口味、價格,也都處在可堪承受,又不值交口稱讚的段位上。比上,食尚港麗、港麗有許多特色菜式,新旺就是相對平價的改良粵菜。可想到還算不錯的冰火菠蘿油,也值得推薦一番。烘烤酥鬆的菠蘿包還帶著餘溫,用刀片開,遞上一塊新鮮黃油,再填些冰塊,冷熱交替的口感在舌尖蔓延,黃油也逐漸融化,滲入麵包的肌理,雖然便宜,但是難忘的美食體驗。如果得閑,又期盼著港式下午茶,新旺也是不錯的選擇,奶茶算是正味,XO醬腸粉也入口香糯。
臨近的有避風塘,其實混搭了其他菜係,但在港式點心一項還算頗有風致。蝦餃皇雖不比南國盡是新鮮大蝦,好歹能見到蝦的影子。美極鴨下巴很入味,佐粥下酒都是良伴。可惜滬上的港式愈加豐富,質量也直追廣東香港,避風塘固然可取,畢竟算不上孵蛋特色。
曾經在邯鄲路上有過一家甜蜜蜜,每每吸引不少孵蛋女紙流連,喝碗粥就充作晚飯,也算是仙人過的日子。除了明爐燒味,他家的白灼很有功夫,不似很多粵菜館過鹹過淡,合宜的口感正烘托出蔬菜的清香。
政通路曾開過一家港式簡餐,基本隻有燒味,放在格塊飯盒裏,配以簡單的小菜,酸豆角、豆芽等等,印象最深是燒鴨飯和豬耳飯。燒鴨飯的話梅醬真是燒煮話梅而得,核還留在碟中,入口酸甜,回味悠長。豬耳的鹵水恰到好處,軟骨入口清脆,又不磕牙。關鍵是一餐僅在15元左右,大抵也是性價比過高的緣故,開業不到半年便早早關張。
下麵這家店或許支撐著而今孵蛋周邊小規模港式餐廳的招牌,雖然名聲不大,店麵也很破落,桌子上還積著些許老油(當然,和老巷的老油是不能比的)。永昌燒味的特色是燒味和砂鍋粥,作為一家粵菜館,看起來很山寨,真的和麥兜裏拍的那樣,沒有魚丸,沒有粗麵。菜單是一張A3紙大小,正反兩麵就交代了全部菜式。砂鍋粥量很大,至少是2-3人份,味道也很正。最值得一說的是燒味或鹵水,任選2到3種,拚在一起,剁一棵醃青菜,送一罐玉米小排或黃豆豬手湯,配飯也不過20元。從燒鴨、豉油雞、白切雞到叉燒、燒雞腿,各色燒味一應俱全,鹵水牛肚、鴨翅也是很紮足的味道。如果飯量夠大,點個鴨腿三寶飯,讓老板再添點飯,也不過20元出頭。
讓我們再引用一首正詩來結束這篇吧: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來一發無!(是不是又混進了什麼奇怪的東西!)縱然紅泥小火爐實在烘不出燒味,可想到明爐裏取出油密密的整雞整鴨整鵝,穿進鉤子,掛在沿街的櫥窗裏,仿佛就慰藉了一整個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