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複旦食堂(三)(2 / 2)

第十集《懷戀的時光》

(下麵請聽姐弟對唱《被遺忘的吉祥三寶》:

姐:是誰,在敲打我窗~

弟:外賣~

姐:是誰,在撩動零錢~

弟:吃貨~

姐:記憶中那難忘的味精~

弟:工業的~

姐:慢慢地,沉澱在我腦海~)

謝謝欣賞中國裝電視台2012年度食品安全宣傳周主題歌。最後一集中,我們要暢聊一下,那些年,孵蛋難以歸類的食肆。

上海小籠包馳名,南翔其實知者甚少,最大的招牌是城隍廟。就像某國民主集中製,民主其實知者甚少,最大的特點是集中製。13億吃貨至少有一半就是吃了集中製,對不起口誤了,吃了城隍廟的虧,對上海的小籠包失望不已。孵蛋最好的小籠包在哪裏?在一家據說舞女穿著秋褲跳舞的名叫芭娜娜這種山寨名字的酒吧旁邊,名喚德籠館是也。德籠館楊浦區總店其實在國定路四平路,孵蛋周邊是分店,店內僅十餘張桌子,但門口的籠屜卻常常堆滿。如果被北區食堂的小籠熏陶過,一定知道“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的吃小籠秘法,德籠館的湯包卻真是皮薄多汁,稍不小心湯水就會流走。蘸點摻水的香醋,叫上一碗小餛飩,或是玻璃瓶裝碳酸飲料,配著小籠包,就是經濟實惠又飽足的一餐。德籠館邊上一度開過家別致的韓國料理叫Bluesky,特別之處在於,他家靠前菜就能吃飽。

政通路上原有家小東北私房菜,是姐妹聯手,姐姐掌勺,妹妹管賬(妹夫負責QQ鬥地主),他家的拔絲地瓜地道,更特別的是酥黃菜(也就是拔絲雞蛋),不是每家飯店都能吃到。冷菜裏五香醬驢肉很精,薄薄一片反出金屬的光澤。經典的東北燉菜很正,小雞燉蘑菇粉條用的是臻蘑,更神級別的菜叫牛肉燉地瓜柿子,西紅柿配牛肉簡直是無敵湯底。隻是後來飯店想要做大,遷址到了國定路,食物質量頗有下降,客流也減少很多。

在繁花似錦的五角場傳媒技術學院正門——東方CJ大樓的北麵,熱鬧的孵蛋大學新聞學院後門——輕磚南麵,矗立著一幢經久不倒的飯店。作為一家飯店,他家最有名的品類叫豆漿。作為一家服務行業單位,他家最有名的東西是桌上的老油老坑。他擁有全上海最破落的包間,拉個竹簾裝扇門,牧童遙指杏花村。他擁有孵蛋最高速的客流量,唯一堪比的大概隻有蘭州一拉。他有出名的炸鮮奶。他是孵蛋人的活雷鋒。他叫老巷。讓我們舉起酒杯,祝孵蛋大學萬壽無疆,祝孵蛋吃貨永遠健康,祝屹立不倒的老巷——比較健康。你一定看過這個宣傳畫的吧。

沿政通路往萬達方向去,曾經有過一家簡單粗暴的紙板燒烤叫巴麥隆。每人28元,就能拉開陣仗刀叉齊上,墊張油紙到烤爐上,就能隨意翻炒各種蔬菜和肉類。這種燒烤其實是最好的發泄方式,肉本就不新鮮,胡亂一炒囫圇吞下,吃的就是個熱鬧。故而該店長期都是男女比例失調,有種暖風熏得基友醉,錯將西南作東北的趕腳。

五角場翻修後,原本有麻辣風暴和巴貝拉,如今換成了耶裏夏利與竹家莊避風塘。後者且不說,前者如今已是終日排隊、一座難求的五角場美食新地標。實際上,在楓林校區附近早就開過一家耶裏夏利,五角場店規模更大,不避牛羊肉的食客大可一快朵頤。舉凡招牌都有吃頭,銅盤烤肉和自製奶茶、酸奶別有風味。最難得是飯店有嘈雜的歌舞表演,娃哈哈啊娃哈哈,每個人臉上都笑開顏。

如果還要在五角場挑些美食,百聯又一城後邊的小街值得走一遭,尤其深夜電影或K歌散場,新鮮熱辣的美食果腹,回去美美睡上一覺,是神仙般日子。萬達的廣州蕉葉是改良的東南亞菜,咖喱頗有風味。中庭的雲南米線雖然幾度漲價,但仍是簡餐良選。

遙想五角場當年,城鄉結合,工地一片,而今飛上枝頭,成了城市副中心,也漸生與學校不相匹配的繁囂。隻是美食無論階級貧富,動心抑或忍性,都會是深刻的生命體驗,爾後凝成回憶的絲縷。之所以流連美食,除了人之大欲存焉,或者也是惦記在孵蛋和這些美食共處的時光。那些懷戀寫成一首歌,無非叫做《那些吃貨回來過》。光陰渺渺,人海滔滔,最好的年華都給了孵蛋,美食的記憶,或者就是孵蛋最溫潤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