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同樣是屌絲妖精出身的師兄弟,由於“氣之清濁有體”,孫悟空的“體”要比豬八戒、沙僧高許多。
連山林中的猴子都比豬玀要灑脫靈巧,更何況他是
“天真地秀,日精月華,感之既久,遂有靈通之意”的神猴。雖然凶狠好鬥,但飲食取攝一道,卻從不像其他的妖怪一樣要食葷腥,甚或吃人。一方麵是縱然是猿猴食草的天然秉性,另一方麵,他似乎也是自覺不自覺的求真修道行為。當菩提祖師問他姓什麼時,他誤以為是“性”,答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隻是陪個禮兒就罷了,一生無性。”——猴王是個天然正道。
從占洞為王到海上求仙,到大鬧天宮,最窘迫為難的時候被壓在五行山下受罰,“饑食鐵丸渴飲銅汁”,無論到哪一步,他似乎都是素食,而且飲食的格調都不低。而豬八戒在福臨山雲棧洞為妖的時候,咬死母豬,可死群彘,還“吃人度日”;沙僧被貶在流沙河底,“吃人無數,向來有幾次取經人來,都被我吃了。”——猴王也對唐僧說過曾吃過人肉,也許是嚇唬逗弄他吧。後來到烏雞國,從老君那裏討得仙丹救活已死去多年的烏雞國主。金丹衝灌下肚後:
隻聽他肚裏呼呼的亂響,隻是身體不能轉移。行者道:“師父,弄我金丹也不能救活,可是掯殺老孫麼!”三藏道:“豈有不活之理。似這般久死之屍,如何吞得水下?此乃金丹之仙力也。自金丹入腹,卻就腸鳴了,腸鳴乃血脈和動,但氣絕不能回伸。莫說人在井裏浸了三年,就是生鐵也上鏽了,隻是元氣盡絕,得個人度他一口氣便好。”那八戒上前就要度氣,三藏一把扯住道:“使不得!還教悟空來。”那師父甚有主張。原來豬八戒自幼兒傷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濁氣,惟行者從小修持,咬鬆嚼柏,吃桃果為生,是一口清氣。這大聖上前,把個雷公嘴噙著那皇帝口唇,呼的一口氣吹入咽喉,度下重樓,轉明堂,徑至丹田,從湧泉倒返泥垣宮。
這清濁之別,連唐僧都是了然於胸的。
猴子愛吃桃,“蟠桃會”的情節像是特意為他所設的。央視舊版的《西遊記》電視劇裏,有這樣幾個精心設計的鏡頭:猴王被困五行山,有個天真爛漫的牧童,喜滋滋地摘了兩個桃,特意分一個給他吃,是他這五百年裏最溫情可喜的一幕吧。而他從五行山裏出來,恨不得把一身的功夫、滿心的感激都獻給唐僧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升天入地,喜形於色。唐僧還在四處尋他,他一忽兒的功夫,卻帶來一枝桃枝,還誇讚不已地說:“師傅快吃,可鮮啦!”——獲贈於人是桃,贈人之物也是桃,真是好猴頭啊。
孫悟空在花果山為王的時候,是沒有法力的時候,但似乎也是最沒有煩惱羈絆的時候,他過的日子是:
眾猴果去采仙桃,摘異果,刨山藥,抃黃精,芝蘭香蕙,瑤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齊齊,擺開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見那——
金丸珠彈,紅綻黃肥。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林檎碧實連枝獻,枇杷緗苞帶葉擎。兔頭梨子雞心棗,消渴除煩更解酲。香桃爛杏,美甘甘似玉液瓊漿;脆李楊梅,酸蔭蔭如脂酥膏酪。紅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黃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現火晶珠;芋栗剖開,堅硬肉團金瑪瑙。胡桃銀杏可傳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鬆榧柰滿盤盛,桔蔗柑橙盈案擺。熟煨山藥,爛煮黃精。搗碎茯苓並薏苡,石鍋微火漫炊羹。人間縱有珍羞味,怎比山猴樂更寧!
這琳琅滿目的,有櫻桃、梅子、龍眼、荔枝、林檎、枇杷、梨、棗、桃、杏、李、楊梅、西瓜、柿子、石榴、芋栗、胡桃、銀杏、椰子、葡萄、榛、鬆、榧、柰、桔子、甘蔗、柑子、橙子、山藥、黃精、茯苓、薏苡大約30多種奇珍異果。盡管按季節、地域來仔細考校,很多水果蔬菜不可能同時同地出現。但不必膠柱鼓瑟,這不過是以猴之愛在寫人之愛——這滿桌的珍品哪是山中猴子的心頭好,這簡直就是人間所豔羨的鮮蔬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