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腐乳最常見的是開平的廣合腐乳和桂林的花橋腐乳。我個人更喜歡桂林花橋腐乳。花橋腐乳很早就有名了,是傳統特產“桂林三寶”之一,袁枚在《隨園食單》稱“廣西白乳腐最佳”。
桂林腐乳從磨漿、過濾到定型、壓幹、黴化都有一套流程,選材也很講究。製出豆腐乳塊小,質地細滑鬆軟,表麵橙黃透明,味道鮮美奇香。
最近吃到一種鹹亨出的火腿腐乳,口味鹹鮮,感覺比它的白腐乳、玫瑰腐乳好太多了。可能是因為江浙一帶運用火腿的技藝已經得心應手。那用豆瓣用得好就是四川、重慶的腐乳了。例如四川的海會寺白菜腐乳,腐乳切得很大塊,被醃白菜葉包裹住,浸在紅油中,上麵覆蓋一層蠶豆製成的四川豆瓣醬,剝開一塊,略帶黃褐色的內心細密緊實,一副紮實敦厚的樣子。吃這種腐乳,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賞,但是有追求的食客通過它,卻能獲得三個層次的味覺體驗:一是腐乳的醇厚,二是豆瓣醬的勁道,還有就是醃白菜的酸爽。
有個重慶的朋友送我一盒重慶出的白方——忠州石寶寨腐乳,江浙一帶平時很難吃到,吃過之後,才知道是欲死欲仙,欲罷不能。可能它的發酵方式也很奇特,一打開瓶蓋,氣泡急速上湧,像打開一瓶晃過的碳酸飲料一樣。它的酒香味也是優雅、節製的,並不突兀。然而最迷人的,並不是它這熏熏然的醉,而是它中庸、平和的口感,作為重慶出的腐乳,居然不以鹹辣取勝,即使沒有白飯、米粥相佐,單獨吃它,也不會覺得鹹。不知道這個品種的腐乳是如何把調得如此恰到好處的。現在主張低鹽飲食的人,吃這種腐乳完全沒問題,那種像春風在口腔裏化開的感覺,讓你覺得這真的可以稱為中國奶酪!
半塊腐乳就白粥,是很傳統、但是又很有感覺的一道早餐。有一次為了吃腐乳,特意吃泡飯。飯吃完了,還要用筷子頭再細細地夾一點,蘸在口裏,細細地呡一下,覺得滋味特別好。
腐乳除了食用之外,還有些腐乳是作為作料在用的,比如有些火鍋店裏,直接有腐乳汁的料碟。廣東人愛用腐乳汁炒空心菜,熱鍋下油,下蒜末煸至出香味;再下空心菜大火煸炒,快熟的時候,把調勻的白腐乳汁加進去,再略加鹽,就可以起鍋了。清香的空心菜和白腐乳的特有的鹹鮮味交彙在一起,非常獨特是夏天最爽口的小菜。腐乳紅燒肉、腐乳雞、腐乳餅、南乳花生、腐乳冬筍等等,在某些地方是堪稱特色菜的。
回想起小時候在鄉下買腐乳的經曆,有一種挑著擔子賣腐乳的小販,做這種買賣的一般是桂林人,個子小,黑,瘦,天熱時戴著草帽,腰裏別著毛巾,一頭一個木桶,桶比水桶小,上麵蓋著蓋子,看不到桶裏物什的人覺得很好奇。到村裏後,他們挑著擔子邊走邊唱,忽東忽西,多轉兩圈後,整個村子都是他們的聲音。一開始的時候,聽不懂他們唱什麼,再仔細聽,發現是:“香腐乳,臭腐乳,不香不臭的麻辣腐乳。”有的人家想買來嚐嚐,就叫停下擔子,好奇的大人小孩都擁過來,看看他桶裏的玩意是個什麼樣子。買腐乳的人問好價錢,5分錢一塊,不貴,買一塊錢的!小販揭開桶蓋,紅豔豔的一桶,很香!就是腐乳個頭兒太小了,還沒有小指頭大!花了一塊錢買了20塊,碗底都沒有蓋住!
有時候想,是誰最早發現了、促成了、改良了腐乳這種奇怪食物的價值?又是誰在如此孜孜不倦地追求某種味道的極致呢?又是怎樣地能恰到好處,因地製宜呢?食物背後的智慧真是可堪玩味。白腐乳的平和細膩,辣腐乳的香辣帶勁,糟方的醇濃綿軟,各大門派,各懷絕技,一時多少豪傑!
一個東西的價值是什麼,就是你不可替代,讓別人心心念念地想著。腐乳雖是個貧賤易得的東西,但它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