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從日本回來後,有那麼一段時間總是念想著那兒的食物,正好年底又碰見機票促銷,便買了春季去關西的機票,想著順便賞賞櫻花也好。
結果,直到出發前,關於賞櫻之類的景點攻略幾乎沒做,簡單看了一下交通路線,買好JR Pass便作罷了,倒是關於餐館的行程已排得密密麻麻。即便如此,還是讓人覺得時間和胃容量不夠用。
因為這次是少有的以覓食為重點的旅行,所以行程是忽略景點的11天9地遊:大阪-神戶-京都-東京-鐮倉-仙台-函館-小樽-劄幌。對於這樣的旅途來說,像神戶和仙台之類的地方,幾乎就隻是為了牛扒和牛舌而存在的吧……
從上次的用餐經曆來看,最愉快的一次是在奈良的米其林三星餐館和やまむら,於是這次便把目標集中在米其林餐館上。因為有很多人吐槽米其林指南對日本餐館的評價有失偏頗,所以在尋找餐館的時候順便參考了日本版的大眾點評網“食べログ”來確定目標。
在米其林東京紅色指南2013版中,東京總共有14家餐館被評為三星。其中隻有一家有一萬日元左右的套餐,可見東京的物價真是貴到爆啊貴到爆。與東京相比,關西和北海道的米其林餐館價位顯得更和藹可親一些。以這次的消費水準來說,每頓正餐含稅和服務費之後的價格約在6000-15000日元之間(某米其林一星蕎麥麵店除外),折合人民幣約400-1000元。這還是多虧了日幣貶值之後的結果。省錢吃大餐不容易啊,白天體麵地出入高檔食肆,晚上隻能縮在廉價青旅的床位上忍受著同屋大漢的如雷鼾聲……
這次從關西一路走到北海道,造訪過的米其林餐館共有9家。其中三星餐館4家:弧柳(大阪),1935(大阪),千花(京都),モリエール(劄幌)。二星餐館3家:晴山(東京),群來膳(小樽),酒房しんせん(劄幌)。一星餐館2家:おがわ(京都),味舌(京都)。最失望的是千花,最驚喜的是晴山。其他店則都屬於推薦且願意再訪的店家。所有的餐館相關信息都可以在“食べログ”http://tabelog.com/上查到,複製粘貼店名即可。
第一天到達大阪,晚餐選在了弧柳。這家餐館的特點是強調使用大阪本地的魚類和傳統蔬菜。店麵還算好找,在北新地,店外隻掛著印有店名的布簾。
因為當時客人不多,大廚又知道我會點日語,便總是在閑下來的時候和我聊天。聊著聊著就開始吐槽:生活不容易啊,現在外國客人越來越多了,除了要學做菜還要學英文啊……
這頓飯的價格是日元13000+,略高。總的來說,弧柳是值得推薦的一家店。上榜三星餐館,在食べログ上評價也不錯。當時有一個香港老饕坐我旁邊,亦是對這家店稱讚有加。
在大阪造訪的另一家店是Fujiya 1935,主營西班牙料理和創意料理。
這家店有日文和英文菜單可供客人選擇。或許是店主英文不好的緣故,日文菜單上的介紹寫得文采飛揚,英文菜單上的介紹翻譯成中文大概就是“冬天過了,蔬菜長出來了,我們覺得春天已經來了”的意思……
而且,隻有9道菜的英文菜單上居然有兩個英文單詞拚錯了啊!我在看菜單的時候就覺得是不是我不認識的其他單詞都是拚錯的啊喂!
出於讓他們知錯能改的友好目的,我叫了一個服務員過來說:你們這個詞好像拚錯了哦,你看這道菜上寫的是“blossoms”,下麵寫成“blossams”了……
服務生很客氣:啊真是抱歉,呃,請問是哪個詞錯了呢……
我慢慢地告訴她:你看應該是這個“blossom”……
話還沒說完,服務生搶著答道:啊這個是錯的嗎不好意思我們馬上改不好意思……
我答:不是啊這個是對的單詞。
服務生很尷尬,後來就再也沒有在我麵前出現過。
拋去服務生英文太爛這一點來說,這家的菜品還是不錯的。而且我在這家店又碰見了前一天在弧柳遇見的香港老饕,這人哈哈地笑著說香港人就是這樣的啦走到哪吃到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