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還有函館的海鮮蓋飯。
以及海膽刺身。可惜這是紫海膽,味道不及蝦夷馬糞……
還有關西的箱壽司,吃慣了握壽司的可以嚐嚐鮮。
至於劄幌的味噌拉麵醬油拉麵,對於我來說還是有點鹹啊。
還有大阪的河豚,實在是太好吃啦。我和店裏夥計說以前在奈良吃過河豚但是沒你們這兒的好吃,夥計鄙夷地說,奈良算個毛,大阪最高。
和店裏的夥計聊天聊得太開心,被友情贈送了一份菜單上沒有的河豚肝。雖然聽說河豚內髒有毒,但是不管啦因為實在是太好吃啦。
店裏小哥見我在拍照,問我要不要看河豚,接著就到廚房裏抓了一隻怒火中燒的河豚跑了出來……
怎麼說呢,有了這些經曆,我才明白原來美食是真的可以改變人的心情的啊。在日本的11天裏,隻要想著今晚或者明天能吃上美味的食物,心情就莫名地變得開朗了。在餐館碰上令人驚喜的美食,吃著吃著就倒吸一口涼氣嗬嗬地傻笑起來。在大阪碰見的香港老饕說,雖然香港已經算是美食重地,但日本人對於食物的認真和執著,還是讓他願意一次又一次地為了美食飛來這裏。
想起在京都味舌吃飯的時候,旁邊的一個客人夾著一塊小小的類似果脯的東西問廚師這是什麼。那塊東西我也吃過,隻是覺得味道有點怪怪的但還蠻好吃。廚師的日語回答我沒太聽明白,隻聽到其中兩個關鍵的部分便已經足夠感動了:蒸上八小時,再放上三個月。要知道,這隻是套餐十道菜中的其中一道裏的一塊毫不起眼的柚子幹而已。
所以,這些餐館動輒幾百上千塊一頓飯的價格雖然是有些偏高,但我還是像那個香港人一樣認為:“真係好抵食呀!”
最後,推薦一家沒有什麼名氣但我很喜歡的意粉店。
這是店裏的招牌意粉。店在小樽,離南小樽站不遠,名字叫ぐるぐる。店老板是個曾經騎自行車環遊日本的文藝青年,遊蕩到小樽之後遇見了現在的妻子,便安定了下來。店裏有1000多張CD,本來還有崔健和艾敬的碟,隻是後來被妻子賣掉了……
說個題外話:我和店老板喝酒聊天的時候扯到生小孩的問題,給他講了一段計劃生育政策的東西。講完後問他,明白嗎?老板點了點頭,揮筆寫下了"計畫性欲"四個大字。
所以,要是有人去ぐるぐる這家店又不會說日語的話,隻要揮筆寫下"計畫性欲",老板就會知道是怎麼回事啦。
附上一段小攻略:除了一些蕎麥麵小店之外,大部分的米其林餐廳(尤其是吃套餐的餐廳)都是完全預約製的,去之前需要提前預約。但是,這些餐廳大部分不接受外國電話的預約,理由是店裏打不了國際長途電話,一旦有變更或者需要再確認的情況,店裏沒辦法和客人取得聯係。所以,預約的辦法是拜托住宿的旅館前台幫忙預定。當然,有身在日本的朋友也沒問題。某些熱門的餐館常常處於預約爆滿的狀態,要是行程基本確定了的話,就快點下手吧。
為了防止有客人預約了又不出現,有的店會要求客人提供信用卡帳號,客人當天沒到的話就從裏麵扣錢。因為這些餐館有的隻有八到十個櫃台坐位和三四張桌子,每天都會按照客人預約的情況準備食材,客人預約後卻不來的話會給餐館造成損失。當然,提前一段時間取消也是可行的。不過,大家最好還是以誠信為重啦。
至於語言交流方麵,除了西餐店的侍者英文較好外(吐槽:其實也不怎麼好啊喂),日料餐館的大廚一般隻懂很少的英文,不懂日文的客人交流起來會有一點困難,但熱心的大廚也會用手勢向你比劃或者用手機搜索食材圖片給你看。我個人還是覺得最好懂些日語,邊享受美食邊和廚師交流會是很棒的體驗。
末尾再補充一句:雖然每道菜看起來分量都不多,但是一頓飯的菜品基本在八至十道左右,而且會有主食,所以……除了一些一頓飯要啃兩隻羊腿外加三碗白米飯的大胃吃貨之外,這些菜品真的是能讓人吃飽的好嗎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