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返回艙是載人飛船唯一返回地球的艙段,飛船起飛、上升到入軌及返回著陸時,航天員都在返回艙內。神舟六號的返回艙形狀像鍾,其艙門與軌道艙相連,航天員通過這個艙門,可以進入軌道艙。返回艙是飛船的指揮控製中心,艙內安裝了航天員的座椅。飛船在起飛、上升和返回地麵時,航天員躺在座椅上的。返回艙內還安裝了飛行中需要航天員監視和操作的儀器設備,航天員通過這些儀表可以隨時判斷、了解飛船的工作情況,還可以在必要時人工幹預飛船的係統和設備的工作。
3,推進艙形狀也是圓柱形的,艙內安裝推進係統發動機和推進劑,其使命是為飛船提供姿態高速和進行軌道維持所需的動力,飛船電源、環境控製和通信等係統的一部分設備也安裝在這裏。推進艙外部兩側也安裝了兩個太陽電池翼,為飛船提供所需的電能。
載人飛船的軌道艙和返回艙都是密封的艙段,艙內與外界完全隔絕,內部安裝的環境和生命保障係統,將為航天員提供一個與地球環境一樣的舒適生活環境。另外,還安裝了供著陸用的主、備兩具降落傘。返回艙側壁上開設了兩個圓形窗口,一個用於航天員觀察窗外的情景,另一個供航天員操作光學瞄準鏡觀察地麵駕駛飛船。
運載火箭係統
神舟七號使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火箭功能及性能滿足工程總體和飛行任務要求;產品技術狀態受控,研製質量良好,出現的質量問題已經全部歸零或有不影響飛行任務的明確結論;完成了規定的可靠性安全性項目試驗,各項準備工作滿足載人航天飛行產品出廠放行準則的要求。
長征二號F火箭長征2F運載火箭主要技術指標:
火箭的可靠性為0.7,安全性為0.97:0.7的可靠性就是說100次發射裏,隻有3次火箭可能出現問題;0.97的安全性是指火箭出現1000次問題裏,可能有3次會危及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這是載人火箭的特性。一般的商用火箭可靠性為0.1到0.3,沒有安全性要求。
火箭起飛重量為479噸:火箭加上飛船重量約44噸,其它的都是液體推進劑。因此,火箭的90%都是液體,比人體含水量還大。水通常占人體的60%到70%。
飛船重量為8噸多,占船箭組合體起飛重量的六十二分之一:要把一公斤的東西送入軌道,火箭就得消耗62公斤。神舟六號飛船比神舟五號在重量上有所增加,因此發射神六的火箭也重了不少。
火箭芯級直徑為3.5米:我國鐵軌軌距定為1.435米,按照這個軌距修建的鐵路,能夠運輸的貨物最寬為3.72米,去掉車廂外殼,隻剩下3.5米。因此,用標準鐵路進行運輸的火箭最大直徑隻能達到3.35米。
火箭入軌點速度為每秒7.5公裏:這個速度是音速的22倍。
火箭軌道近地200公裏,遠地350公裏:地球半徑6400公裏,火箭軌道與地球的距離,為地球半徑的幾十分之一。
發射場係統
載人航天發射場的基本任務是,為運載火箭、飛船、有效載荷提供滿足技術要求的轉載、總裝、測試及運輸設施;為航天員提供發射前的生活、醫監、醫保和訓練設施;為載人飛船發射提供全套地麵設施;組織、指揮、實施載人飛船的測試、發射及飛行上升段的指揮、調度、監控、顯示和通信;組織、指揮、實施待發段和上升段的應急救生;完成運載火箭上升段的跟蹤測量和安全控製;為航天指揮控製中心提供有關參數和圖像;提供載人航天發射區的後勤服務保障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
酒泉發射場建在戈壁沙漠的綠洲上,西依山,東臨河,是當年聶榮臻元帥親自挑選的。至今,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不在甘肅的酒泉。其實酒泉發射中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這裏距離酒泉還有210公裏。當時以“酒泉”命名,一是因為當時各國導彈衛星發射場起名時均避開真實地址,二是發射場地處茫漠戈壁,很難選一個有知名度的地名,而酒泉是與發射中心距離最近,且在曆史上是有名的城市。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隨著任務的變化,發射場在神七任務中不僅要為艙外航天服提供測試環境和技術保障,還要重新製定測試和發射流程,把艙外航天服與飛船的聯試、艙外航天服與火箭的聯試等納入測試流程。
測控通信係統
在“神舟”飛船七大係統中,測控與通信至關重要。如果航天器好比是風箏,測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的遠洋測量船就是牽住風箏的那一根線,地麵的控製係統就像放風箏的人,測控與通信總體方案設計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著載人航天工程的成敗測控通信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