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運載火箭發射和載人飛船上天飛行以及返回時,需要靠測控通信係統保持天地之間的經常性聯係,完成飛船遙測參數和電視圖像的接收處理,對飛船運行和軌道艙留軌工作的測控管理。這個測控通信係統由北京航天指揮控製中心、陸上地麵測控站和海上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隊組成,執行飛船軌道測量、遙控、遙測、火箭安全控製,航天員逃逸控製任務額。
我國航天器測控係統已經形成了以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為中樞,以十多個固定台站、活動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為骨幹的現代化綜合測控網。在載人航天工程中,我國的飛船測控係統使用了統一S波段係統,通過同一套發射機和天線係統、接收設備發送或接收遙測和遙控信號以及話音和電視信號。探月的號角吹響後,我國的航天測控網又開始建設探月測控係統,月球探測二期工程將建設35米口徑天線深空測控網,提高我國深空測控的能力。未來我國還將進一步加強深空測控領域的國際合作。
著陸場係統
飛船著陸場係統是指擔負對飛船再入軌跡的捕獲、跟蹤和測量,搜索並回收返回艙,以及對航天員出艙後進行醫監醫保、醫療救護和緊急後送等相關分係統的總稱。
著陸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增加的一個係統。著陸場係統的主要任務是:飛船在太空飛行後,從返回艙再入大氣層開始,利用先進的無線電測量係統,對目標進行捕捉、分析和落點預報,然後組織迅速逼近返回艙,並且對返回艙進行處置,且將其安全運回基地。著陸場係統還包括:飛船上升段陸上和海上應急返回搜救分係統,在海上救生區部署了專門的打撈救生船和直升機,配備了能在複雜海況下打撈漂浮在海麵上的返回艙的設備。
要讓在300多千米高空飛行的飛船準確降落在旋轉著的地球上的預定地點,肯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多種技術保障,要有非常可靠的控製係統、跟蹤係統和安全的著陸場係統。前蘇聯曾有一次飛船返回時,因控製係統發生偏差,飛船偏離預定著陸點1000多千米。結果當飛船降落到距地麵一定高時,3名宇航員從飛船彈射出來後(那時是乘降落傘著地,不是乘飛船直接著地),有兩個宇航員落地了,還有一個宇航員掉到了森林裏。由於直升機無法在森林著陸,隻得專門派伐木工人緊急趕至現場,開辟一個停機坪,讓直升機降落才把人救走。當時天氣很冷,航天員在森林裏凍了一天一夜,差點凍死。所以除了對飛船的控製、跟蹤技術非常重要外,飛船著陸場地的選擇和建設也是非常有講究的。
當然,飛船的著陸場不是像跳傘員降落地點那樣,在一塊平坦的地麵上畫個圈,做個明顯標誌,跳傘員自己控製降落傘,落到裏麵就行了的。飛船著陸場的選擇遠不是這樣簡單,而且它的建設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
“神七”費用低於“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關注它到底花了多少錢?對此,王慶仁透露說,“‘神六’的總花費是9億元人民幣,其中,‘神六’宇航服造價就3000萬。”王慶仁表示,“擺在中國航天人麵前的一個比較重要的任務,就是用有限的經費取得世界上比較公認的成果。”
對於“神七”費用的問題,王慶仁向記者透露:‘神七’的花費應該少於‘神六’。因為我們‘神舟’係列航天技術的主體研製工作已經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礎上的研製,花銷會相應少很多。”
神舟七號航天員太空行走文字全記錄
17:10神舟七號報告艙門氣密性良好。
17:08從軌道艙外的攝像機上我們可以看到太陽出現在神舟七號和地球中間。
17:02航天員正在檢測艙門密封情況。
17:01軌道艙關閉正常。
17:00艙門已經關上。
16:59開始關閉艙門。
16:59我們從打開的艙口中可以看到藍色的地球。
16:58艙外工作完畢。
16:58翟誌剛已經完全回到艙內。16:57翟誌剛摘下艙外保護掛鉤。
16:56劉伯明在艙內協助收回電纜和保護帶。
16:55開始進入艙內。
16:55翟誌剛準備返回軌道艙。
16:52當前飛船狀態良好。
16:52翟誌剛報告感覺良好。
16:51翟誌剛開始艙外工作,將艙外試驗品交給劉伯明帶回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