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古渡看河燈(1 / 3)

五、古渡看河燈

黃河那個流水,(哎呀哎呀我的親親呀)

黃河流水浪頭多;

小妹妹我想你,(哎呀哎呀我的親親呀)

哥哥你呀想不想我?

內蒙河套民歌

提起(那個)老天親來老天它不親,

提起了老天爺爺最(呀嗎)惱人。

清風(那個)細雨它不下,

每日起來刮怪風(來咿呀哈嗨)。

(嘣了一個嘣,哎來哎嗨呦,格嘣那一個格嘣咿嘣格嘣嘣,哎來哎嗨一個呀兒呦,乒——乓)

好難打的一朵金(呀哎哎嗨)錢(呀哎哎嗨)

蓮(呀哎嗨)花(花花花花花)落,(哎來哎嗨一呀哎嗨呦。)

——山西河曲二人台(打金錢)

8月13日晚,到西口古渡觀看當地一年一度重要民俗節目:放河燈。不知始於哪朝哪代,河曲縣城西口古渡河神廟前,當地船工河路漢們每年陰曆七月十五要在黃河裏放河燈。祭祀河神,追悼亡魂.以感念黃河的恩澤,以祈禱河路太平。

近年,這一民俗已演變成為一項政府組織導演的旅遊項目。放河燈的日子由一天擴充為三天。

8月13日,陰曆七月十四。西口古渡河神廟中元節古廟會進入正式會期,整座縣城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小商品攤點排滿所有道路可街兩岸,小吃集中營業的廣場三餐人流不斷。昨日在大街上看見許多地點在搭造戲台大棚,今天一早括音器傳出的音樂聲已是甚囂塵上。

陰曆七月十五,古來稱作”中元節”。與正月十五元宵”上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元節”。依中國道教的理論,構成宇宙世界的基本元素為天、地、水”三元”。所以中元節又稱地元節。宗教節日漸漸轉化成為民俗節日,中元節在民間別稱”鬼節”。是老百姓上墳祭祖的重要節日,一般的遷墳、合葬、冥婚、擇穴:也都要選在七月十五破土動工。祭祀黃帝、伏羲、堯、舜、禹這些華夏人文初祖,最隆重的春秋二祭,春祭在寒食節,秋祭就在中元節。

河曲西口古渡中元節古廟會,一則祭祀河神大禹,一則祭禱在黃河裏無常斃命的亡靈。河神廟坐南朝北,麵向黃河;主神大禹的殿宇對麵,緊靠黃河邊,建有一座磚木結構二層建築。底層,四柱露明,是娛神的戲台;建築上層,俯臨黃河,辟建明柱回廊,稱作”望河樓”。當年,每到開春,走西口的人們開始結隊出發,從西口古渡乘船抵達彼岸,然後踏上漫漫西口路。望河樓上,送行的親人淚眼婆娑,淚珠點點彙入萬古黃河......

由於走西口的曆史影響,由於河曲西口古渡的曆史名聲,這兒的中元節古廟會漸漸演變為本地一個最為重大的民俗節日。不唯本縣,包括周邊各縣,一般老百姓多來趕會看戲,民間社團則要恭謹祭祀河神。牲豬醴羊,粗細鼓樂,河神廟裏香煙繚繞,西口古渡萬頭攢動。近年,配合旅遊開發,當地政府介入民俗活動,加大投入,河神廟古廟會的規模更顯盛大,漸漸更多摻入了旅遊意味。傳統的中元節古廟會,乃有發展演變為旅遊節的趨勢。

本來,今天計劃陪同唐韻小姐兩渡黃河到陝北府穀考察。準備先與府穀縣文化館聯係,請對方介紹當地情況,希望在有限的采訪時間內盡可能地多有收獲。依唐韻的念頭,要聽到陝北信天遊、看到民間剪紙,包括欣賞到農民腰鼓,最好還能尋訪到黃河上的懸棺。陝北我不熟,魯順民也不熟,大家隻能盡力而為。汽車加滿了油,司機也表示:隻要道路允許,鉚足勁兒跑唄!不料,早上起床,大家都病了。不約而同,商量好似的。而且症狀一樣,瀉肚、頭疼,渾身酸軟。府穀已然去不成,大家惟有希望病情及時好轉,晚間能夠掙紮起來去觀賞名聲響亮的放河燈。

我和唐韻,還有司機小董,一天昏睡,吃過各種藥片,隻不見好轉。魯順民的嶽父大人是一位中醫,請教了老嶽父,判斷大家是”不服水上”。西醫大概沒這種病名,而中醫兩不見麵,無須聽診,也不化驗,著魯順民拿一種藥來給大家吃。藥品名叫”救必應”,頭一番聽說。分頭服下,竟然十分對症。大家漸漸有了精神,一門心思等待晚間去看放河燈。

1988年我來河曲參加筆會,會期安排本來趕上了古廟會,應該看到放河燈。然而那次,我們幾個人因為遊覽彌佛洞,競耽擱了看河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