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腔尾聲:歲歲金河複玉關
歲歲金河複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塚,萬裏黃河繞黑山。
——唐柳中庸《征人怨》
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唐李白《戰城南》
大青騾子跑得歡,騎上那騾子回家轉。
走一道溝溝過一道梁,瞧妹妹哪怕路途長。
盤陀陀山路九十九道彎,為親親哪怕汗漂船。
大青騾子多喂料,三天的路程我兩頭到。
——山西陽高民歌
故都湮沒處
山曲兒本是口頭歌,忘了的要比記下的多。
一個羊倌唱一窩,三個羊倌唱一坡。
任憑它清朝改民國,礙不著咱秧歌換曲子。
——黃河中遊民歌
古籍記載與民俗傳說,曆來將堯舜禹三王作為一個傳承的係統。考古發掘證實,三王的故都,都在山西晉南古河東地區。
當然,三王的故都,在原始部落時代,並不具有典型的”都會、都市、都城”的意義。也許,它們隻是堯舜禹部落集團或部落聯盟的大本營。即便在田野考古的意義上,它們也已徹底湮沒了。
自夏王朝之後,山西地麵再沒有出現過一統中華的帝國之都。不過,作為華夏文明的搖籃地之一,作為華夏文明史上著名的”河東”、”山右”,這裏曾經有過三個中國曆史無法忽略的重要都城。它們分別是:晉國之都新田,北魏之都平城,大唐北都晉陽。
曆史上的晉國,說來有趣,競來源於一場少年兒童之間的遊戲。少年周成王,拿桐樹子剪個圭形狀,和他的小弟弟叔虞開玩笑說:我封你一個諸侯國王來當。史官把這次封賞記錄下來,輔佐成王治理天下的周公當即鄭螢道賀。成王慌解釋,說隻是和弟弟開玩笑。周公教導這個年輕國天子無戲言。成王因而不得不冊封弟弟姬虞建立唐國。這就是”封弟”,嚴肅的廟堂政治破壞了遊戲的樂趣,卻注定晉國的誕生。太原近郊懸甕山下晉司一帶,傳說是唐叔虞最早屯囤的地方。後來,叔虞的兒子燮父,改國號為晉。晉囝曾在寓庶的河東建都於翼和絳。最後,於公元前585年,迂都新田。
新田,在如今的侯馬境。曆史車輪滾動到春秋後期,奴隸製社會已經開始向封建製社會艱難轉化。這將發生著名的”三家分晉”,艱苦鬥爭分疆裂,瓦解著周天子的統天下。然而,曆史學家和考據學家自清朝初年開始的爭訟還沒有結論:新究竟住什麼地方?
考古的鐵鏟終於挖去了曆史的塵封,廓清了困擾我們的千載迷霧。後期晉國的都城,那個王朝的心髒,就在侯馬。
故都遺址,縱深七公裏,東西橫跨九公裏。六十三平方公取的麵積,向我們無言地誇耀著當年霸強。
古都南城,發掘出了兩座特大鑄銅作坊。出土破碎了的鑄範三萬餘塊,完全複原的鑄銅模具一百多件。”一範多鑄”、”複範合鑄”,顯示著晉人早已掌握的高超鑄造:史家記載晉平公曾想建造一座銅質宮殿,看來並非杜撰。還有精美的編鍾,今天擊打,仍是”不同凡響”。特別是數量眾多的鐵器,堪稱”鐵證如山”。
冶鐵工藝的誕生,鐵器的大量生產,必將促進生產力的飛躍發展。鑄造出鐵器的王朝,也在同時鑄造了自身的滅亡。
揮動的鐵鏟突然停了下來。考古學家屏住呼吸,瞪大了眼睛。一樁史無前例的發現轟動了考古學界。意外的收獲極大地報償了餐鳳宿露的田野作者。”侯馬盟書”在1965年出土。
盟書,是古代天子與諸侯之間諸侯國內部卿之間,結盟起誓的文件。神聖的盟書一式兩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入地下或投人江河,由天地鬼神作證,不得反悔。盟誓活動,在史書上多有記載,卻從來沒有過考古實物出土見證。侯馬盟書用玉片做成,毛筆書寫,共出土帶有朱書文字者五千餘件。參加盟誓人員多達一百五十人。執掌晉國朝政的正卿趙鞅通過這次盛大的結盟,在六卿之中團結了韓、魏、智三卿,形成了誅滅範氏、中行氏兩族的壓倒優勢。從此,晉國開始了”四卿執政”,最終導向了”三家分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