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慧馬生下一雌一雄小慧馬後便與公慧馬分居,除非意外失去一匹小慧馬,而此種情況不多。如果真遇到此種意外,這對公母慧馬便再次交配。或如果發生類似的事,而母慧馬又過了生育期,另一對慧馬夫婦就把自己的小崽送一隻給它們,自己再進行交配,直到母慧馬懷孕。為防止該國慧馬過剩,必須采取這種謹慎的辦法加以控製。不過對於長大後用作奴仆的低級慧馬,在這方麵則沒有嚴格限製,一對夫婦可以生育三雌三雄小慧馬,以便它們長大後作為貴族的家仆。
為了生出優良合意的後代,它們在婚姻中注意嚴格挑選對方的膚色。它們最看重的是公慧馬是否具有“力量”,母慧馬是否“標致”,這不是為了“愛情”而是為了使馬種不致退化。假如某匹母慧馬力量出眾,那麼就得挑選一匹標致的公慧馬配上。
什麼求婚、戀愛、送禮、遺產、贈與,它們從沒想過,或者語言中也沒有表達這些概念的詞語。年輕的慧馬結合在一起,僅僅因為這是父母或朋友的決定,它們對此司空見慣,認為一隻理性生物必須如此。而違抗婚姻或不守貞節的事從未聽說過。夫婦共同生活,彼此友好恩愛——它們對所有遇到的同類都懷有這樣的感情,從沒有嫉妒、溺愛、爭吵或分歧。
在教育年輕的公母慧馬方麵它們的辦法令人欽佩,值得我們效仿。它們根本不允許吃一粒燕麥,除非在特定的日子,直到年滿十八歲為止。很少喝牛奶。夏天早晚各放牧兩小時,這一規則其父母也同樣遵守,而奴仆吃草的時間則不超過它們的一半。其草料大部分被弄回家裏,讓它們在最方便的時候吃食,以便絲毫不影響工作。
年輕的慧馬無論公母都一樣喜歡節製、勤勞、運動和整潔這些課程,因此馬主人認為我們真是奇怪,除了在家庭管理某些方麵外竟然讓男女受到不同教育。它的確說得對,我們有一半的人都是飯桶,隻會生孩子,它說把孩子交給如此無用的動物去照料是更殘忍的行為。
它們在力量、速度與勇敢方麵對年輕慧馬進行訓練,讓其在陡峭的山坡上來回奔跑,或者飛越堅硬多石的地麵,待滿身大汗時又受令縱身躍入水池或河裏。每年有四次,一些地區年輕的慧馬聚集起來展示在奔跑、跳躍、力量或靈巧上的精湛技藝,勝利者被獎給一首專門讚揚它的歌曲。每當這樣的節日奴仆們便把一群“雅虎”趕到一塊地裏,“雅虎”身上都馱著準備給慧馬們美餐的青草、燕麥和牛奶。之後這些畜生便立即被趕回去,怕它們妨礙集會。
每隔四年的春分時節,它們就召開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地點在離我們住房約二十英裏遠的一塊曠野上,會期大約五、六天。它們在此了解幾個地區的狀況,如草料、燕麥、母牛或“雅虎”是充足還是短缺。無論哪裏出現短缺(此種情況不多),其他地區便一致同意給予捐助。孩子們在此也得到調節,比如假定有兩匹慧馬,一匹有兩匹公的小慧馬,另一匹有兩匹母的小慧馬,它們就各拿出一匹對換。當一匹小慧馬意外失掉,而母親又過了生育期時,就要決定誰家再為其生一匹小慧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