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我的詩《父親·路》終於在地區的報紙上發表了。
我的土地呀,我年年播種年年荒蕪的土地呀,終於冒出了一片綠芽。也就是這一年,我成為我們大隊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
我看見,我的父親用他那粗大的手掌撫摸著我的文章,他那昏花的、一字不識的眼睛想讀明白什麼,他能讀明白嗎?
我母親,我慈愛的母親則驕傲地、高聲地讀著我的詩,盡管她認的字不是很多。
第一篇作品發出以後,接著第二篇,第三篇作品相繼問世。我欣慰我澆灌多年的種子發出小芽泛出的綠意。是我的努力感動了上帝嗎?
我真的沒想到《長江文藝》雜誌社的謝老師會從武漢來到鄉下看我。謝老師是那麼和藹善良,他詳細地詢問了我的創作和生活情況。問我缺少什麼,需要什麼。我說我缺少稿紙和寄稿子的信封,甚至我寫了稿子都不知道往哪兒投,我見不到報紙雜誌。
謝老師很快給我寄來了稿紙和一大摞信封,還有許多報刊的地址。收到這些東西,我真是太高興了,我無法描述當時感激的心情。
後來,《黃岡日報》和《黃岡青年報》分別介紹了我的成長經曆。這兩篇文章發出後,我收到許多朋友的來信,他們有的寫來熱情洋溢的信鼓勵我,有的寄來了稿紙支持我。
我沒有理由不努力,我沒有理由不拚搏。是的,我非常喜歡寫作,喜歡文學。但生活中的坎坷和預想不到的困擾卻又不斷地毀滅了我的文學夢。正在我被生活困擾著,沒有書讀所苦惱的時候,她微笑著闖進了我的生活。
那時,她是縣棉織廠的一名普工。我的第一篇作品剛發出來她就讀到了,這也許就是緣分吧。她從縣城坐了半天車來到我家,帶來了一大摞子書。我穿著滿是補丁的衣服坐在她對麵,交談使我們忘掉了時間。告別的時候,她望著我說:“我會給你寄來許多許多書的,我知道你需要。”從她那雙純淨的、善良的大眼睛裏,我看到了真誠,看到了她那顆美好的心靈。
我們開始通信,談文學,談寫作。她省吃儉用,沒忘記給我寄書,寄最新的報刊。1984年,我們幸福地組成了家庭。我們的家除了書,什麼也沒有。
1982年,我由民辦教師轉為國家正式教師,之後,我參加了成人高考,成為華師大一名函授生,進修了漢語言文學專業。1985年我調到中學教語文,1992年我調到財政部門,任辦公室主任,1997年調到縣委宣傳部,成為一名國家公務員。
自發表第一篇作品以來,我先後在全國百餘家報刊上發表了200多萬字各類文字作品,並連續10年獲《黃岡日報》模範通訊員獎,連續6年獲《湖北日報》模範通訊員獎。1997年加入黃岡市作家協會,2003年加入省作家協會。2007年任團風縣文聯主席,2008年當選黃岡市文聯委員、市作家協會常務委員。1992年,詩作《瞎子阿炳》獲全國“情海一葉”征文一等獎;1994年大連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詩集《五月的感受》,2000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二本詩集《田園牧歌》,2006年珠江文藝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本小說集《真正的獵手》,2007年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二本小說集《獨自去下鄉》。
這本《華杉散文選》,是我從報刊上公開發表的大量作品中精心選編的一部散文隨筆合集。全書共收入文章130篇,分為《鄉情如歌》、《親情點燈》、《愛情圍城》、《心情留痕》和《雜七雜八》五輯,較為真實地記錄了我的人生經曆和對生活的感悟,用生動、活潑、優美、雋永的語言來揭示生活中的哲理,感情真摯,格調清新。
沒有痛苦就沒有歡樂,沒有汗水就沒有收獲。有那麼多人關心著我,注視著我,我會繼續努力的,我將在文學這片沃土上耕耘不止。當然,由於自己理論水平思想水平的限製,在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時候也不無偏頗,甚至還有錯誤的地方,這就要敬請讀者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