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醃菜壇子(1 / 1)

家有醃菜壇子

我一直覺得,一個家裏一定要有這麼兩件東西才好:枸杞杜仲酒和醃菜壇子。不然就一定是尚未走上正軌日子味不夠濃的家庭。你到那些新婚的小夫妻家裏一般是見不著這兩樣東西的,尤其是城裏的小家庭。

廚房裏有個醃菜壇子,就像男人覺得家裏有女人一樣心暖。我不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否喜歡吃醃菜,但在我的家鄉是家家都有這個家什的。每年夏天,新鮮的辣椒上市了,農民和販子就大籃小筐將辣椒運進集鎮來,市場上堆得小山似的,老遠就能聞到嗆鼻子的辣味。人們相呼去市場,少則買上幾斤,多則買上十幾二十斤,除了新鮮吃的外,其餘的用壇子醃起來。先是剪蒂選優,然後洗淨晾幹剁碎,用適量的鹽一搓,再裝入壇子築緊,然後蓋好蓋子便成了。過上十天半月,辣椒就有一股酸嘰嘰的味兒,這就可以抓出來做菜用了。家鄉的菜如此美味,多賴這股神奇的酸辣味。燒個家常豆瓣魚呀,來個生悶燒肉、黃悶鴨、炒雞丁、燒泥鰍黃鱔什麼的,哪樣少得了醃辣椒呢?就連炒個萵筍肉絲也要加上一匙,其味遠勝味精雞精。

自從來到城裏後,我老覺得這裏鄉味已不夠正宗。城裏融合東南西北風味,辣味不足,溫和有餘,老覺得吃不飽飯。每年我都要捎信給母親,讓她托人帶些醃製好的辣椒來。母親的老菜壇子醃出來的東西要比新壇子醃的味道好許多,僅是想著壇子裏有母親醃的辣椒就覺得母親在我身邊,心裏很踏實。

還有,醃菜壇子裏少不得酸菜。湖北人愛吃酸菜魚,你看酸菜有多重要。家鄉有位小有名氣的作家曾寫過一篇散文《曬青菜》,你看他講得多有味道:“正月尾二月初,是曬青菜的季節了,家鄉人將院門前迎春的爆竹屑細細掃淨,青菜剖開來,一棵棵攤成均勻的方陣。沒有曬場的人家便在陽台、窗台上曬,竹篾串起來、細麻繩吊起來曬……”青菜曬蔫了就洗淨裝壇,往往是同辣椒醃在一起的,味道互相滲透。在城裏是斷難見到這種全民大行動的熱火朝天的場麵的。

記得剛到城裏時住在單位的單身宿舍裏,雖是小鍋小灶的,我還是樂意自己做飯。醃菜壇子竟有兩個,小壇子主要是醃辣椒,大壇子則醃“大路菜”,蘿卜,青菜,豇豆等等均可入壇。蘿卜絲晾幹水氣就可以醃了,頭天放進去,第二天撈出來,拌上辣椒油,一咬嘎嘣地脆響,很爽。單是醃菜下飯也能吃下三大碗。後來我又調了單位,單位安排住招待所,醃菜壇子隻好留在原處。我每隔一周就要打電話給原來同室的朋友,叫他別忘了給壇沿加些水。他就笑我年紀輕輕竟婆婆媽媽的,有“醃菜情結”。

如今,城裏人的家庭生活日趨社會化了,不用事必躬親,要吃醃辣椒醃酸菜,就去超市買袋裝貨。何況現在的年輕夫婦多在父母家蹭飯,要麼就吃食堂,下館子,上快餐店,這當然灑脫方便,但在我看來還是缺了些煙火味。朋友,如果你有了空就來我家串個門,我好好地弄幾個地道的家鄉菜招待你,然後再喝二兩枸杞杜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