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看燈(1 / 1)

小城看燈

初三起燈,十五團燈。元宵之夜的小城,是一片彩色的燈海。

故鄉的龍燈,以九節龍為多,製作精美,形象雄偉,那龍頭是一米多高,張開大口,好不威風。

元宵夜,等不得星星月亮出來,小城的大街小巷就一片輝煌。看燈人似乎都身不由己,腳不著地,隨人流而動。女人們貪著看燈,可又怕小孩走失,不住地叫著孩子的名字。小孩子可不管大人,一股勁地追彩燈。

嗬,龍燈、船燈、獅子燈、蚌殼燈、高蹺燈、鯉魚燈……這是曆史,是傳統,是濃鬱的鄉情。

嗬,火箭燈、飛機燈、摩托車燈、電視機燈、五業興旺燈……這是當代,是開拓,是熾熱的追求!

兩條九節龍威風凜凜翻滾過來。舞龍大叔,身穿藍衫,腰紮紅布帶,在大街上鬧起了雙龍戲珠、空中飛龍、雙龍盤柱,盡管激烈的翻滾、折騰、狂舞,珠內的火燭不滅,龍身的火燭不滅。龍過處,人流兩麵分開,舞龍人呼著龍燈彩詞:“兩條紅龍過大街……”

觀眾早有準備,齊聲應呼:“生意興隆通四海!”

“一顆龍珠放寶光!”舞龍人喊。

“財源茂盛達三江!”滿街人和。

龍燈多半是近郊鄉下來的。從帶燈人高舉著的燈籠上,可以看出是哪一村哪一姓的燈。隻聽一人領呼:“一條紅龍街上遊……”

“牛年更上一層樓!”眾人應和。

龍燈擁過去,花船燈和蚌殼燈來了。撐船的是英俊青年,坐船的是美豔姑娘。邊唱邊舞,表演搖櫓、點篙、過灘等動作,惟妙惟肖,極富水鄉情趣。接著一隻色彩斑斕的蚌殼,一張一合,露出個貎美女子,那詼諧風趣的漁翁,嘴角上翹著兩綹八字胡,他趕緊撒網一打,伸手去捉那蚌,卻不料被蚌夾住了,各不相讓地糾扯著,風趣極了。

最好看的莫過於橋燈。橋用木板連接,每塊都由兩人抬著,上麵放兩盞花燈。燈型多種多樣,異彩紛呈。橋燈的板大約有幾百塊,抬燈的全是挑出來的青壯漢子,抬起來像一條長虹。這長虹進到廣場,變了形狀,擺出梅花陣、螺旋圈、長橋臥波、繞柱盤龍諸多花樣。橋燈再抬到西街出口處的浮橋上,又化作一字長蛇,燈光倒映,橋上橋下變成兩道燈河,兩條彩帶,兩道遊動的長虹,金光閃閃,河麵變得無限開闊和光明。

“東風夜放花千樹”,小城變成了燈的海洋。一對對已約好的男女青年,名為看燈,實不看燈,他們推著自行車,或者騎了摩托,帶著水果,說著悄悄話,走向燈火闌珊的地方去了。

小城的燈海,交織著理想、愛情和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