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南越王宮種種謎團(1 / 1)

南越王宮殿遺址位於廣州市兒童公園東南麵。在備受海內外人士矚目的同時,人們的謎團也逐漸多了起來!

據史料記載,秦末漢初時期全國有十多個商都,而嶺南就隻有“番禺”這一個重要的商都,來這裏經商的人不少都財運亨通,發達者眾。按照考古專家推測,南越王宮署之外應該還有貿易區(市)、老百姓生活區(坊、裏),以及城牆等,然而這些東西目前卻一點出土的跡象都沒有。南越王宮署隻是番禺城的一部分,當時的城在哪裏?城牆修建在什麼地方?

在堆積成山的出土物件中,最令考古學家感到興奮的是一枚大約5厘米高、質地堅硬、未完成的象牙印章。這枚象牙印章隻有一隻核桃大小,上麵還有一道裂痕,沒有挑字署名,其上卻有一個頭像。從臉形和發式來看,是一個明顯的外國人頭像。

從形狀上看,這枚印章不是中國傳統的長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橢圓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橢圓形為主。種種跡象表明,這是一枚給外國人刻的印章,反映了當時廣州外國人的存在。據文獻記載,唐代廣州聚集了數萬外國人,尤其以西亞阿拉伯人為多,但苦於缺乏具體物證,這枚印章上麵的“老外”到底是哪一國人?當時的廣州外國人的數量有多少?這些謎底仍待揭開。

過去一般認為,中國建築在唐宋以後才大量使用石質材料,但是在剛剛出土的南越王宮殿和以前出土的南越王禦花園,發現了大量的石質材料,諸如石柱、石梁、石牆、石門、石磚、石池、石渠等,不一而足。有人認為,整個南越王宮署的石建築普及程度,可以用“石頭城”來形容,甚至有的結構與西方古羅馬式建築有相通之處,這在全國考古界都是罕見的。有行內人士提出,南越王宮署獨樹一幟的石建築,是否意味著當時的廣州(番禺)已經引進了西方的建築技術和人才呢?

有專家預言,當南越王宮殿全部出土後,將可以見證南越王宮署當時的輝煌。其實,早前在王宮一側發掘的禦花園,光一條曲流石渠就可以見到“皇家霸氣”之端倪。這條曲流石渠約180米長,由北向南,再折向東,注入一彎月形石池後又繼續西流,蜿蜒貫穿整個禦花園。這條以觀賞潺潺溪流為主要功用的渠道,說不定還大有別意。南越王禦花園中的石渠流向呈“幾”字形走向,方向向南。而我國的黃河也呈“幾”字形走向,隻不過向北,總體的形狀有著驚人的相似。有專家猜測,這種驚人的相似不一定是巧合,也許正是南越王趙佗當年“覬覦中原”的“野心”所在。

有一段南越王趙佗的曆史軼事。秦末當政者對於當時趙佗在嶺南稱“南越王”心有不悅,趙佗向人自辯說:“其實我隻是稱王自娛,沒有什麼企圖。”現在看來,如果這張示意圖早2000多年讓秦王知道,恐怕趙佗也不會有105歲的壽命了。猜測畢竟是猜測,實情到底如何,恐怕隻有泉下的南越王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