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載:扁鵲,姓秦名越人,齊國勃海郡鄭(今河北省任丘縣北)人。曾從長桑君處得到許多“禁方”(秘方)。他擅長各科,以診脈最為有名。他時常根據各地人民的需要行醫,在邯鄲做“帶下醫”,在洛陽做“耳目痹醫”,在鹹陽做“小兒醫”。精湛的醫術和誠樸的醫道使他名聞天下。當時人們便以黃帝時的良醫扁鵲稱呼他。“秦太醫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鵲,使人刺殺之。”然而扁鵲於何地被殺,身葬哪裏,惜太史公司馬遷在他的浩翰巨著中沒有記載,使之成了千古之謎。
目前,社會上流傳的有關扁鵲墓地的說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湯陰說。湯陰即今河南省湯陰縣。在縣東南15裏的地方,有一土崗名伏道崗。相傳扁鵲“一旦經曆蕩邑東南社,庸醫惡其勝己,伏於道側,謀而殺之,故社名伏道。遂葬屍積塚於茲,塚前立祠”。今祠、墓尚在,並有元、明、清各代碑刻十餘通。
其中以金朝進士、元彰德府學教授張都於至大元年(1308)撰寫的《扁鵲墓祠堂記》碑居早,且內容詳盡。碑曰:“伏道居縣之近郊,墓在村南5裏,舊有祠,其上貞祐(1213~1216)兵亂毀之。”康熙三年湯陰知縣魏師段之《重修扁鵲先生墓廟》載:“邑東十八裏,扁鵲先生墓在。”
長清說。長清,縣名。即今山東省濟南市西郊、黃河東岸一帶。其清道光十五年(1835)《長清縣誌》載:“今盧地有越人塚”,“秦越人墓,在縣境。舊《通誌》盧地有越人塚,即扁鵲也。”
曆城說。曆城即今山東省曆城縣。據1926年《續修曆城縣誌》載:“扁鵲墓在鵲山西山下。”《錦老秋屋筆記》則又說:“鵲山西山下有扁鵲墓,相傳乃秦名緩,字越人。受術於長桑君,成千古名醫。嚐寓於盧地,故稱盧醫,又曰扁鵲。
今長清乃古盧地,去鵲山不足百裏,盡許葬於山下。惟是漢以後,黃河由千乘達海,支津注濟,洋溢西流成湖,鵲山在湖中央,所謂鵲山湖是也。或有墓在,亦必經淹沒塌陷無存,山西遍無名荒塚,漫日扁鵲墓,其為後人附會無疑。”
解虞說。解虞今屬山西省永濟縣。該縣“清華鎮有扁鵲祠並扁鵲墓,墓前尚有石羊一對及宋大觀、明萬曆年間的碑刻。周有圍牆,保存還完整,縣誌也有同樣的記載。”
以上幾種說法,在沒有充分的考古證據證實前,都不可以完全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