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被稱為人體的“無價天衣”,因為皮膚是無可替代的保護人體的重要屏障。從外表上看,皮膚隻有薄薄的一層,實際上,它有複雜的結構與生理機能。
如果切一小塊皮膚,放在顯微鏡下麵觀察,可以發現它可以分成三層。這三層由外向裏分別稱為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
表皮雖然很薄,但在顯微鏡下麵,卻可以分辨出幾個層次來。最外麵的一層叫角質層,沒有細胞結構,而是由一層層的角質蛋白構成,成為一層堅韌而富有彈性的結構。它堅韌耐磨,能經得起壓力,具有保護下麵各層結構的功用,像給人穿上一層保護衣一樣。身體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厚度的角質層。最厚的角質層在人的足底板,有的地方可達0.5毫米厚。這樣厚的角質層,足以經受整個人體重量下壓。走路的時候,腳下皮膚還要經受摩擦,特別是那些著力點,角質層更厚。有些人足底板磨出雞眼或老繭,角質層大為增厚。角質層最薄的地方,是人的前臂的內側,隻有0.02毫米,這裏受壓受磨機會很少,所以比較薄。
在角質層下麵的有好幾層,依次是透明層、顆粒層和基底層。在這幾層中,最重要的是基底層。基底層的細胞有極強的繁殖能力,它們不斷地分裂、繁殖,把上麵的幾層不斷向上推移,以補充角質層的磨損和脫落。另外,如果皮膚因傷害而受損,它的修複和補充也要靠這一層來完成。在這一層的構造裏,還含有黑色素,人體的膚色與這些色素密切相關。黑色人種中,這種色素特別豐富,白種人則很少。黑色素能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這就能防止過多的紫外線透過身體產生傷害。平時常曬太陽,人的皮膚就變黑,也是這個道理。
表皮層下麵的一層,叫做真皮。表皮與真皮的交界,並不是很平整,它就像重疊的山巒那樣,起伏不平,相互交錯。這一部分分布著十分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神經末梢主管皮膚的各種感覺,能感覺出冷熱(溫度)、疼痛(痛覺)、輕重的壓力(觸覺)以及癢感。在一平方厘米的皮膚上,有負責冷的感覺點11~15個,熱感覺點1~2個,觸覺的感覺點則多達25個,痛覺感覺點最多,多達100~200個。但是,這隻是一個平均數,具體各部位數量不同。例如,臀部的痛覺點就比較少,所以,打針多選擇在這個地方。這個部位的溫度感覺點也少。民間有句俗話叫做“孩子的屁股不怕冷”,多少也有些道理。
在真皮再往下的部位,就是皮下組織。這一層主要是脂肪和結締組織。皮膚的彈性和堅韌性與這一層有密切的關係。其中的脂肪層就像個海綿墊子,當皮膚受壓力的時候,它承受著壓力,使以下的組織不致受傷。此外,在真皮層裏,還有一些附屬器,像毛發、爪甲、汗腺、皮脂腺等。
毛發和爪甲是最明顯的附屬器,毛發分布遍及全身。人體有三種不同的毛發,一種是長毛,如頭發、胡須、陰毛、腋毛等,又粗又長;另一種是短毛,一般長得不太長,如眉毛,耳道毛、鼻毛等,也都比較容易看到;還有一種叫毫毛,分布在全身,幾乎所有皮膚都長著毫毛,包括麵部、軀幹、四肢。毫毛,很細小,多數黃種人的毫毛都不易看到,要很仔細觀察,才能看到,白種人的毫毛則要粗得多。毫毛像在勁風中長著的小草,是歪歪斜斜地向上長,而不是筆直的。每一根毛發的下部,都連著一條很小的肌肉,由於肌肉會收縮,它一收縮,就把本來歪斜的毛發拉緊,毛發便豎立起來。我們平時在突然受冷時,會起“雞皮疙瘩”,就是毛發豎立的結果。
毛發對身體的保護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例如頭發,具有保護頭皮的作用。如果沒有頭發,頭皮便很容易被擦傷。同時,頭發還有保溫的作用。冷天裏,有頭發比沒有頭發要暖和很多,這些是大家都有過的體會。陰毛、腋毛都長在經常活動的部位,可以減少皮膚因互相摩擦而受傷等情況。
如果認真觀察,或者拿放大鏡看一看,每根毛發旁邊,都有一個小孔,它便是汗腺的開口處。熱天裏,汗腺出汗,開口便會增大。其實,一個人不論是冬天或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排汗,隻是冬天排得少,不容易發覺。
此外,皮膚裏還有一種皮脂腺,主要分泌油脂。它位於毛發附近,它的開口也通向毛發,所以它分泌的皮脂也從毛孔排出。皮脂有使得皮膚潤滑的作用,能使皮膚不至於太幹燥。全身的皮脂分布不均勻,分布得比較多的部位在鼻子尖、額頭、頭皮這些部位,所以這些部位總是油光發亮,我們常用“神采奕奕”來形容人的麵部光彩。如果缺少皮脂,人的神采就會黯淡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