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神仙都幫女媧補天。他們不停地補呀補呀,九天九夜過去,天空終於被補好。大地放晴,天邊出現五色雲霞(據說現在雨過天晴後出現的彩霞,就是當年女媧用五彩石煉成的)。女媧接著收集大量蘆草,把它們燒成灰,填平地上洪水泛流的溝壑。
補好天地,天空比以前更燦爛絢麗,女媧很欣慰地微笑起來。可她還是不放心,便從東海捉來萬年巨龜,斬下它的四足用作擎天柱,分別豎在大地的四角,支撐住天地的四方。
天地雖然已經補好,但在所難免地留下了痕跡。天向西北方向傾斜,因此太陽、月亮和眾星晨都歸向西方;地向東南傾斜,所以江河湖泊都往那裏彙流。
做完這些工程,她稍微安頓下來,轉身突然想起什麼,人呢?她創造的兒女們都上哪兒去啦?原來,很多野獸妖怪乘天下大亂之機,出來四處作惡。人們為了活命,嚇得全部躲藏起來。
女媧氣憤不過,怒衝衝地跑去冀中平原,殺死在那裏興風作浪的黑龍,還鏟除那害人的大鳥。其他野獸聞訊後,相繼逃亡,紛紛斂跡,再也不敢出來行凶。人們得以消除大災難,安居樂業。大地再次出現祥和歡樂的氣氛,人們更加幸福地生活。
女媧勞苦功高,她和她的哥哥伏羲氏、及“嚐百草”救人無數的神農氏,被列為上古“三皇”,為中華民族人之初的祖神。
◎伏羲畫卦
相傳八卦是伏羲畫的。
在人類的蒙昧時代,生活艱難困苦,就在這時,渭水上遊的氏族部落誕生了一位劃時代的偉大人物——伏羲。他領導部族辛勤勞作,“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卻依舊食不果腹,饑寒交迫。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閑暇之餘,時常盤坐卦台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秘,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不斷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風雨無阻。
也許是他的精誠感動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後,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水石上,通體卦圖分明,閃閃發光。這時分水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相繞,光輝四射。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了瞭——唯陰陽而已。為了讓人們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澤,他便將神聖的思想化作最為簡單的符號,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麵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在困苦中掙紮的人們送上了幸福的彼岸,從而博得了人們永生永世的懷念和尊崇。
◎嫘祖養蠶繅絲的傳說
相傳嫘祖是中國遠古時代的帝王黃帝的妻子。她勤勞、賢惠,不僅操持家務,還幫助黃帝處理國家大事,而其最大的功勞就是教會了老百姓養蠶、治絲。
相傳,在嫘祖養蠶、治絲以前,人們穿的都是用紵麻織成的衣服。這種衣服又硬又重,顏色也不鮮豔。那時候,大地上有一個蠶神,每天爬在大桑樹上,不停地吐著銀白閃亮的細絲,但是人們卻不知道利用它來織綢做衣服。有一次,黃帝打了大勝仗,老百姓都來慶祝勝利,善良的蠶神也把吐的絲作為禮物送給了黃帝。黃帝把蠶絲拿給妻子嫘祖,嫘祖看到蠶絲輕若浮雲,柔似流水,高興極了,便用這些絲織成絹做衣服。她看到這些衣服既好看,穿著又舒服,就試著養蠶。她親自養了許多蠶寶寶,像母親對孩子一樣,每天采摘桑葉,精心喂養這些蠶寶寶。蠶寶寶慢慢長大了,吐下很多很多的銀絲,嫘祖又用這些蠶絲織絹,做出一件件漂亮的衣服。老百姓們看到嫘祖養蠶、織絹,也都紛紛來仿效,嫘祖就把這方麵的技術耐心地教給他們,這樣,養蠶便在中國盛行起來,絲綢也就成了中國的特產。
◎黃帝失玄珠
黃帝祭祀祈求了蒼天後,那老天終於露出了笑臉,恢複了它的故態。黃帝這下鬆了口氣,他便與素女一起到昆侖山行宮周圍去遊玩,在這仙境,中有一位如同仙女似的妙齡才女陪同,他竟忘了歸路,他本來是要去迎接倉頡的,但這一玩,不知又過了多少日,早違了期限,他自己也把此事給忘了。因為他一路上有素女陪著他,一邊遊玩,還一邊給他講解陰陽八卦,高興了時還為他鼓上一曲,他太快樂了,快樂得把他的新婚妻子嫘祖都要遺忘了。謀臣天老不得不催促他趕快離開昆倉山回國,國內還有許多重大事情等他回去處理。這樣他才戀戀不舍地從昆倉山起駕回國了,從天國又回到了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