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神奇傳說(7)(3 / 3)

荷香變成石山後,田花郎好不悲傷,他日日夜夜哭泣,抱著石山呼蒼天,喊大地。那成千上萬的蜜蜂也日夜嗡嗡不止,在石山旁飛旋。這驚天動地的哭聲,叫群山為之俯首,令百花為之灑淚。花王娘娘聽了,日夜不安,不覺大發慈悲之心,她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就讓田花郎與山荷花團聚吧!”

花王一邊說,一邊又拋下一顆“定山丹”,使田花郎也化成一座石山,緊緊地依偎在荷香身邊。荷香笑了,花郎笑了,兩座仙山都笑了。你看:他倆相親相愛,笑容可掬,親得那樣甜蜜,笑得那樣真切。後來,人們為了紀念荷香與田花郎忠貞的愛情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將這兩座山峰叫做“夫妻岩”,並尊為“愛神”。

◎神鷹護鞭的傳說

“神鷹護鞭”之名的來曆是這樣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下令用一塊塊巨石建造萬裏長城。全國上下,丁壯男子,一概征發。觀音娘娘同情當苦力的民工,便剪下自己的一束頭發,送給每個民工一根拉運巨石。秦始皇想,一根頭發能拉走一塊巨石,要將這些頭發編成一根辮子,不就可以趕走一座山麼?於是他把發絲全收上來編織成一條金鞭,用金鞭趕山造長城,果真法力無邊,於是當即將它命名為趕山鞭,並揚言要用它趕山填海。趕山填海之事惹怒了海龍王,海龍王召集蝦兵蟹將商量對策,定下一條妙計。一天,秦始皇見到一位貌似大仙的少女,便下令納為妃子,誰知這少女就是海龍王的女兒,洞房之夜,龍女見秦始皇的趕山鞭一刻也不離身,便要秦始皇解下趕山鞭才能入洞房,秦始皇欣然答應了,並立即吩咐將士擺酒宴慶賀。龍女向秦始皇頻頻敬酒,待他喝得爛醉如泥後,龍女用假金鞭換走了秦始皇壓在枕頭下的趕山鞭,悄悄返回了龍宮,第二大,秦始皇發現龍女不見了,趕山鞭也被換走了,一怒之下,將假鞭一甩便回阿房宮去了。龍王知道後就派了一隻老鷹守護金鞭,一直守到現在。如今,這一罕見的自然景觀讓中外遊客歎為觀止,站在山腳下往上看,隻見亂石崢嶸,峭壁聳立,雄奇寬闊,氣勢恢宏,讓人頓生爬上山頂去、來個“一覽眾山小”的強烈願望。山坡上的岩石有的已經風化,斑駁陸離,另有一番風味,沒有風化的地方爬滿了挨挨擠擠的綠藤,嬌翠欲滴,秀麗迷人。

◎天子山的來曆

天子山景區內,圍繞“天子”二字命名的地方不少:天子峰、天子洞、天子院、天子堰、天子廟、天子洲等等。

其實,這裏明朝以前與張家界一起稱青岩山,因青石林立而得名。1353年(元至正十三年),土家族首領向大坤,應在青岩山下黃龍泉洞內隱居的學士李伯如的邀請,率家眷、隨從上了青岩山。向大坤上山後,在李伯如的輔佐下,揭竿起義,建邦立地,僭稱王號,曰“向王天子”。由於他當時能代表以土家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的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擁護,建立了以天子山為軸心的山寨(根據地)。1385年(明洪武十八年),明太祖命楚王楨率征南將軍湯和、副將周德光等領精兵萬餘人,分5路圍攻天子。經過40多天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節節失利,僭稱32年“天子”的向大坤戰死於神堂灣懸崖下。此後,當地各族人民,為紀念他,將他生前戰鬥和生活過的地方,都以“天子”命名。

清王朝采用各種壓抑措施,強令取消“天子”二字。但土家族人民卻一直稱“天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