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山集的變遷
在104國道明光段,距明光縣城約15公裏處的路邊有個小村莊叫“豐山集”。這豐山集在曆史上有一段可喜可悲、可歌可泣的從貧窮到富有、再從富有到貧窮演變過程的故事。
很早以前,豐山集叫大趙莊。說是大莊子,其實隻有幾戶人家,都姓趙,是一宗三支的趙家莊。這趙家祖上是一副擔子從黃河邊上討飯過來紮根此地的,經過幾代人的耕作,發展到幾戶人家。夠幾戶人家就應是個莊子,是莊子就應有個名字。開始有人叫趙莊,趙家老太爺說:“趙乃當今皇姓,這趙莊前麵應當加個大字才妥。”後來人們就叫這個小莊子為大趙莊。
相傳有一年黃河發大水,趙家老太爺當年二十幾歲,帶著老婆和兩個才幾歲的兒子,挑副擔子沿途討飯。在路過此地時看到前麵小山包上的樹木裏落下一對金鳳凰,聽人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趙家老太爺決定在鳳凰落下的地方安家。老太爺放下擔子砍樹、砍草、平地,兩天的功夫就搭了個兩間草棚。開荒種地、逮魚摸蝦、打獵砍柴,小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火紅。隨著兒子、孫子們成人、成家、立門頭子,這裏就有了這麼個大趙莊了。
趙家在第四代上有個叫趙東的人,這趙東能說會道,機靈乖巧。所以趙家逮的魚蝦、獵的山雞野兔都交給他挑往城裏賣,每次都能賣上好價錢。日子一長,這趙東在城裏也就結交了不少朋友。朋友中有個教書的王先生,王先生是個半瓶醋,他設館教書收不到幾個學生,常常是吃了上頓愁下頓。一日王先生和趙東在小茶館裏喝茶閑聊,趙東說大趙莊上有十幾個孩子目不識丁,趙家現在越來越興旺了,不能沒一個讀書人。若王先生能到大趙莊當先生,趙家管王家老小衣食住行。這王先生一聽,當然是求之不得,約好後第二天就被趙東接走了,從此大趙莊有了學堂,有了朗朗讀書聲。
趙家祖孫三代都是忠厚之人。趙家的兒女親家,七大姑、八大姨也都從四麵村莊舉家搬遷過來。大趙莊住戶人口逐漸增加。九十年後大趙莊已發展到近百戶人家,近600口人。趙東也成了大趙莊公認的莊主了,莊上大小事都由他拍板。
一日,莊上高輩的人在一起議事,有人提出大趙莊不能再叫莊了,應改為集,向四周村莊傳消息,定下每旬的二、五、八集市貿易。趙東和王先生都認為早該如此。王先生說:“這辦集鎮要縣衙批準,批準後向全縣發下文書,張貼告示,那時不光是周圍村莊的人前來趕集,就連城裏的大商人也都會前來買賣。”
大夥商量好後,趙東籌集了50兩銀子第二天就進城去了。這趙東有個兒子叫趙成才,自小聰明好學,刻苦用功,隻是為人刁鑽。這王先生本是個半瓶醋,自知教不了他,便推薦趙成才去了城裏最好的一家學堂。這趙成才有個同窗是縣太爺的小舅子。趙成才聽父親說要找縣太爺下批集鎮文書,胸脯拍得“咚咚”響,要下了50兩銀子包辦此事。最後隻花不到10兩銀子就辦妥了,剩下的銀兩被趙成才私吞了。
大趙莊改為集鎮,集名就是趙東按趙家老太爺傳下的故事中此處落下金鳳凰的事,定名為鳳落集。鳳落集處於丘陵地帶,有山不高,但林木茂密,野生動物眾多,有水不闊,但溝澗縱橫,終年溪水潺潺。因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遠離城鎮,鳳落集剛一開市,就商賈雲集,熱鬧非凡。鳳落集也隨之興旺發達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