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穿著灰色長款及膝風衣軍裝,頭上帶著有尖型撞角的鋼盔的士兵,正抱著自己的步槍蹲坐在一條土路旁邊。他的身邊,同樣裝束的士兵一個挨著一個,密密麻麻鋪滿了土路兩側。

“每年到這個時候,就他麼的要被拉出來禍害幾,真是要了命了。”一名步兵排長同樣蹲坐在地上,一邊擺弄著自己的飯盒,一邊低聲抱怨著。

從啟年間,大明朝的軍隊就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具體名稱就是軍師團營連建製改革,軍往上設集團軍,集團軍上設軍區——啟大帝北伐西伯利亞的時候這套建製被傳播到西方國家,現在全世界的軍隊除了處處要改了再學的日本外,全部都在使用這套軍隊建製。

“轟!”“轟!”遠處的那片山坡上,大炮轟擊形成的巨大煙柱一個跟著一個,仿佛要把那幾座大山徹底摧毀一般。那是炮兵集群正在炮擊假想敵,也是這一次演習的一項基本內容。

幾名新兵顯然被長途跋涉徹底蹂躪得不成了人形,趴在自己的背包上痛苦的呻吟著。中國鋼盔上的撞角是啟大帝“明”的,這玩意兒既符合了大明軍隊的傳統審美觀,又多了很多非常實用的用途——可以在肉搏戰的時候衝撞敵人,也可以防止平時士兵拿鋼盔當凳子坐壞掉。

“起立!起立!快立正站好!”一名軍官騎著高頭大馬從土路上奔馳而過,他大聲的叫嚷著,讓路兩邊的步兵們從鬆散的狀態下站起身來:“做好準備!站起來!做好準備!快一點!”

於是這些散漫的士兵開始稀稀落落的起身,有些人拍打著身上的塵土,有些人則一邊悄聲罵著一邊拎起自己的背包。整個隊伍都鬆鬆垮垮,在班長還有排長一聲一聲的嗬斥下散漫的集結起來。

當年最強盛的大明帝國,曾經靠著皇家第1集團軍橫掃漠北,將現在的蘇聯都莫斯科都劃歸囊中。不過經過了帝國的衰敗,幾次窮兵黷武的對外戰爭接連失敗,那些曾經的輝煌也都已經成為了過去。

所以這些在曾經逝去的歲月中,讓所有國家的軍隊都聞風喪膽的精銳戰士,也隨著流逝的時間衰弱成了一群混吃等死的農民和手工業者。

而這種和平年代裏,待遇最不好的是軍人,管理最鬆散的是軍隊,最沒有地位的也是這些可憐的大頭兵。上一次在薊遼鎮壓金國叛亂失敗,讓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明王朝走到了低穀,也讓這個國家幾乎再也提不起對外擴張的興趣了。

一片嘈雜聲中,部隊開始緩慢的前進,士兵們互相推攘著,擁擠在一起向著他們的目的地進。戰馬的嘶鳴聲此起彼伏,嗬斥和謾罵的聲音幾乎連成一片。

遠處的山坡上,一名少校放下了手裏的望遠鏡,遺憾的搖了搖頭。在最開始他接到命令調集部隊長途跋涉,開進到這個位置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終於還是等到了一個機會,可惜的是現實是如此殘酷,事實證明他還是空歡喜了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