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植物學科猜想(3)(1 / 3)

阿拉伯芥含有一種通常到秋季才會發揮作用,使植物葉片變成紅色的基因。丹麥科學家對這種植物進行了基因工程處理,使這種變色基因在遇到二氧化氮時就會“開啟”。大多數傳統炸藥都會或多或少地釋放出二氧化氮,轉基因阿拉伯芥能夠通過根部感知這種氣體的存在。實驗顯示,在確認有地雷之後3~5周,轉基因阿拉伯芥的葉子就會漸漸地由綠色變成紅色,這樣,人們就可以通過觀察地麵上阿拉伯芥的生長狀況來判斷地麵下有沒有地雷了。

南非科學家最近也培育出一種可以探測地雷的轉基因煙草,這種植物中含有一種特殊基因,可以激活西紅柿和蘋果中含有的紅色色素。當煙草的根係探測到地雷中泄漏出的二氧化氮時,綠色葉子隨之變為紅色,持續時間達10周之久。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和溫室對這種植物進行了成功測驗,現在正在進行實地試驗。

由於探雷植物需要數月才能成長起來,所以,它們在戰場上的用途並不大,但在戰爭結束後,把這些探雷植物的種子用飛機或直升機撒下去,等它們長出來後,人們從花或葉的顏色就可知道哪些區域布有地雷。

雖然現在有的科學家對植物探雷器的實用價值存在疑問,不過,更多的研究人員認為,植物探雷手段的問世,已經開闊了人們的視野,而且必將推動人類掃雷曆程的新進展。

知識鏈接

用做“探雷器”的植物都是轉基因植物。所謂轉基因植物是擁有來自其他物種基因的植物。該基因變化過程可以來自不同物種之間的雜交,但今天該名詞更多的是特指那些在實驗室裏通過重組DNA技術人工插入其他物種基因以創造出擁有新特性的植物。

風靡世界的鮮花食品

春天讓世界變得姹紫嫣紅,各色鮮花爭相綻放,花姿搖曳,高雅別致又生機勃勃。時下,人們的餐桌也出現了不少“花”食品,如鮮花飲品、鮮花酒和鮮花製作的各式糕點、醬料等,鮮花餐飲正成為現代人心儀的美味佳肴。

鮮花作食,自古有之。早在我國的先秦時期,鮮花就被人們食用。屈原《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描寫。《神農本草經》中菊花被列為上品,說“服之輕身而耐老”。漢唐時期是古人食花的盛期,傳說每到農曆二月十三這天,武則天就命宮女們用鮮花與碾碎的大米製成米糕自食,還分賜給百姓庶民們吃。到了宋、明、清各代,都有用花卉製成的食饌的記載。

鮮花食品在國外也有著悠久的曆史。16世紀,歐洲諸國便有了食用香紅花的習俗。西班牙用香紅花調製什錦飯,法國人拿它來做火鍋。在美洲,仙人掌曆來是傳統的食品,人們用它煮湯吃、烤著吃、做餅吃,醃著吃,還用來釀酒。南瓜花在法國和意大利當菜吃,伊朗、斯裏蘭卡、印度用它做咖喱醬,朝鮮用它做罐頭。現在,在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被用來加工食品的鮮花已達數百種。如芥子花、秋海棠、旱金蓮、南瓜花、春萵苣花、金盞花等,都可以用來配製成鮮花色拉。其中旱金蓮有點辛辣,春萵苣花帶點甜味,都可直接用來點綴色拉;金盞花若與煮魚的沙司一起煮,南瓜花若與蟹、魚等海鮮同時烹製,均別有風味。在亞洲,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出版的《東南亞食品成分表》記載,有10多種花卉已成為該地區居民餐桌上的常用食品,東南亞各城市都有專門出售可供食用的鮮花市場。

花卉食品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日漸流行,是因為花食文化是人類飲食文化中最絢麗、最多彩的篇章,是素菜中最富詩情畫意的一頁。特別誘人的是它營養價值高。根據植物學家們的研究,作為植物器官的花朵與蔬菜花果本身一樣,營養十分豐富,尤其是盛開時的鮮花含有大量花粉,而花粉已被科學家證實含有96種物質,包括22種氨基酸、18種維生素、27種微量元素等。營養學家指出,除花粉外,還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包括全部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因而花粉是地球上最完美的食物。以萬壽菊為例,花瓣中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抗菌素、生長素、維生素C、P、E以及微量元素鐵、鋅、鎂、鉀等,共達27種之多。科學家的研究還發現,花卉中的蛋白質多以遊離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含量遠遠勝過牛肉、雞蛋、幹酪,維生素C的含量高於新鮮水果,其營養價值比牛肉、雞蛋高7~8倍。據說,花卉中還含有一種尚未被人們開發但又能增強人類體質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