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收藏指引黑暗的火把(9)(2 / 3)

伯樂為什麼哭呢?千裏馬能日行千裏,致遠是它的特性,而負重是牛的特性。用千裏馬拉鹽車,怎能發揮它的長處呢?看到這種用馬不當的情形,伯樂怎能不傷心呢!

千裏馬於是低頭長長噴了一口氣,又抬起頭來高聲嘶鳴,嘶鳴聲直衝雲霄,好像金石敲擊的聲音那麼鏗鏘,洪亮。是什麼原因呢?

那是因千裏馬見到伯樂了!

目不見睫

◎文/佚名

人都是容易看見別人的弱點,卻永遠看不見自己的弱點。

春秋時期,繼齊桓公、晉文公稱霸諸侯以後,楚莊王取得了諸侯霸主的地位。

但是他不滿足,想要趁著越國衰弱之機,出兵討伐,進一步實現統一天下的野心。楚國的文武百官感到現在楚國的國力已經和以前相差得太遠了:對外連年不斷發兵征討,軍隊疲勞,百姓困倦,這與莊王初為諸侯霸主的時候相比,已經相差很遠了;國內各地的百姓不滿楚莊王的統治,紛紛揭竿而起,官府已無力鎮壓。在這種自顧不暇,束手無策之際,再去攻打越國,是很危險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莊王,怕丟掉烏紗帽,誰都不敢對楚莊玉進諫。

這時,有一位姓杜的大夫,國人都很尊敬他,因為他在國人眼裏是一位聰明的有識之士,都稱他為杜子。他為了楚國的長遠利益,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朝去勸諫楚莊王。

杜子對楚莊王說:“大王要發兵討伐越國,這是為什麼呢?”

楚莊王說:“越國是我國的鄰國,我們不主動出兵攻打他們,他們也要出兵攻打我們。所以寡人決定討伐越國。”

杜子又問:“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兵討伐呢?”

楚莊王說:“現在越國政治昏亂,兵力疲弱。”

杜子說:“我很愚昧,對這件事很擔心。”

楚莊王說:“你擔心什麼?

杜子說:“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樣,能看到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眼睫毛。”

楚莊王問:“這話怎麼講?”

杜子回答說:“大王的軍隊,自從被秦國、晉國打敗,喪失了幾百裏地的國土,這說明楚國的兵力疲弱;莊躋在國內造反,官府卻無力平亂,這說明楚國的政治昏亂。大王的政治昏亂、兵力疲弱,並不在越國之下。可是大王卻要討伐越國。這不說明智慧像眼睛看不見睫毛一樣,看不見自己的弱點。大王您說是不是?”

楚莊王聽了“目不見睫”的寓言,就放棄了討伐越國的打算。

郤雍捕盜

◎文/李華偉

處理問題,要從根本之處入手,道德教育是不產生盜賊的切實可行的方法。

春秋時期,晉國的盜賊很多,君臣都被盜賊鬧得很苦惱。

有一個人叫郤雍,他在當時很有名氣,因為他能夠觀察盜賊的麵部表情,從他們的眼神中偵破案情,經常能夠為老百姓抓很多的盜賊。

晉國的君王任命他擔任捕盜的官職,他用觀察麵部表情的方法破案,千百個盜賊沒有一個能從他的眼下溜掉。

晉國的君王特別高興,對大臣趙盂說:“我得到一個人,名叫郤雍,善於抓播盜賊。全國的盜賊將要被他一網打盡了,哪裏還用得著許多人捕盜呢?”

大臣趙盂說:“君王依賴觀察表情去捕獲盜賊,盜賊是抓不完的。而且雍一定會遭到盜賊的毒手而不得好死。如果不信,您就等著瞧吧。”

不久,盜賊們聚到一起商量對策,他們說:。我們窮途末路的艱難處境,都是郤雍造成的。如果不殺死他,我們就沒法活下去!”於是眾盜賊勾結在一起,把郤雍殺死了。

晉國的君王聽到郤雍被殺害的消息,十分震驚。他立即把大臣趙盂召來,告訴趙盂說:“果然像你說的那樣,郤雍被盜賊殺害了!那麼還有什麼方法來捕獲盜賊呢?”

大臣趙孟說:“周地的諺語說:‘明察到能看清深淵中遊魚的人不吉祥,聰明到可以推知另日人隱私的人有禍殃。’君王想使國內沒有盜賊,不如推薦有才幹的人加以任用,使上層人士明白教育的重要性,推行道德教育,使底層百姓受到感化,民眾有了羞恥觀念,哪還會有人去當盜賊呢?”

晉國的君王聽大臣趙孟講得很有道理,於是就任命士會為正卿,並召回了士會。士會,因封邑在隨地,人們也稱他為隨會。這個人很有才幹,在晉襄公死時,他奉命出使秦國。因為晉國內爭激烈,他長期被拒絕入境,隻能留在秦國,有才能而不得發揮。

晉國的君王重用士會,因為他治國有方,眾盜賊覺得在晉國無處藏身,於是便紛紛逃往秦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