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侯養海鳥
◎文/佚名
人們光有良好的主觀願望,不一定會有良好的客觀效果。辦事違反客觀規律,必然會把事情搞糟。
春秋時期,有一年海風很大,本該寒冷的冬季反倒變得溫暖了。
各類動物都有躲避自然災害的本能。生活在海上的禽鳥,從海風猛烈、水溫升高等反常的自然現象中預感到有自然災害的來臨,它們從海上紛紛飛往陸地。
有一天,一隻名叫愛居的海鳥,從海上飛來,落到魯國都城曲阜的東門外,一直停留了三天,也沒有飛走的意思。
人們發現愛居在曲阜城東門外,一連停留了三天,都感到驚奇。他們竊竊私語,認為這是一種不祥的預兆。輾轉相傳,這個消息很快被魯國宮廷的官員知道了。
這位官員向魯國的國君報告說:“我聽到城外的人們傳說城外落了一隻海鳥,特意前來向君侯報告!”
魯君說:“這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過是一隻海鳥罷了。它可能是飛累了,歇過氣來,就會飛回到海上去。”
那個官員說:“它在那裏一停就是三天,不知主何吉凶?”
這句話提醒了魯侯,於是他率領文武大臣前去觀看。
魯侯一行人來到曲阜東門外,下車一看,果然有一隻海鳥在那裏。盡管人聲嘈雜,車馬喧鬧,海鳥也不飛走。
有個文官告訴魯侯說:“這隻海鳥名叫愛居。”
魯侯命令禮儀官員舉行隆重的迎接儀式。把愛居迎接到宗廟(宗廟,是供奉魯國曆代國君的祖廟)裏。
魯侯在宗廟裏舉行盛大的宴席,為海鳥愛居洗塵壓驚。在宴會上,演奏高尚典雅的仇韶樂曲,用牛、羊、豬三牲做菜肴,宴請愛居,魯侯親自敬酒夾菜。
愛居見到這樣場麵,見到這種食物,頭暈眼花,憂愁悲傷,肉不敢吃一塊,酒不敢喝一杯。過了三天,海鳥愛居就死掉了。
這是用供養自己的食物來喂養海鳥,而不是用供給海鳥的食物來喂養海鳥的愚蠢行為啊!
亡羊補牢
◎文/佚名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如果你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夠馬上改正,那麼,你身邊的朋友仍然會接受你。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發現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裏一看,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鑽進來,把羊叼走了。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實心葫蘆
◎文/佚名
那些自命清高而無益於社會的人,徒有虛名而不務實,並且無益於國家和社會。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隱士名叫陳仲子。
陳仲子的哥哥陳戴任齊國的卿相,每年從封地收稅糧有幾萬石,住宅也寬大宏偉,富麗堂皇。陳仲子認為哥哥的俸祿是不義之財,哥哥的房舍是不義之產,因此他不願與哥哥住在一起,就帶妻子逃到於陵,過起了隱居生活。
這事傳開以後,人們都認為他淡泊名利,稱讚他是位品德高尚的人。後來這件事傳到了楚國,楚王聽到了陳仲子的事跡,覺得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想得到他來輔佐自己,要任命他當卿相,幫助治理楚國。於是楚王就派遣使者帶著萬兩黃金,聘請陳仲子出山輔政。陳仲子十分偏執地認為楚王和齊王一樣,哥哥輔佐齊王是不義的行為,自己如果輔佐楚王也是不義的行為。陳仲子就找了個理由說:“我還有個妻子,出不出山,我說了不算,還要容我同她商量商量。”
過了一會兒,他從內室出來,對使者說:“妻子不同意我從政做官,況且我已經疏懶慣了,擔當不了卿相的重任,請回複大王,讓他另請賢才吧!”使者走後,他仍然過著隱居生活。後來,傑出的思想家韓非子說陳仲子和古代的隱士務光、卞隨、鮑焦、介子推一樣,是實心葫蘆,中看不中用。他還形象地講述了一則《實心葫蘆》的寓言故事:宋國人屈穀去見陳仲子。陳仲子說:“我隱居在家,從不過問外界的事情,您來找我有什麼事呢?”
屈穀說:“久聞先生氣節高尚,不依靠別人生活。現在我有一個大葫蘆,堅硬得像石頭,皮厚而且中間沒有空洞,我願意把它獻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