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著名心髒病學家教授的觀察,近年來認識到引起心髒病及中風的某些新的原因。這些原因有些引起心髒病,有些引起中風,有些可引起中風與心髒病。所謂新原因,是指近年才引起重視的意思。現簡述如下,便於早期診斷及防治。
一、心髒
病由一種硫螺旋體經鹿身上扁虱傳染的疾病。臨床表現如發熱、肌肉痛、關節炎、全身不適、遊走性紅斑、腦膜炎征象及周圍性神經病變。
病可引起心肌炎、擴張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包炎、右束支及左束支傳導阻滯,第一度、二度及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大多數病例中病的心髒並發症為自限性並且可逆性。某些病人需起搏器,可發生永久性心肌損害。
在疾病早期,血清學試驗及酶聯免疫吸附驗可為陰性,但如果測定合適,在疾病的晚期通常為陽性。顯然並非所有的實驗室都有同樣的能力完成這種檢驗。因為已經確定許多假陽性及假陰性試驗。目前正在開發新的試驗。適合的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
此病在美國最早認識於70年代中期,而歐洲在80年代前即已認識,國內罕見。
二、主動脈蓬鬆綜合征化
升主動脈弓部及降主動脈充滿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種病變可為足趾、皮膚、腦、腎髒、小腸、冠狀動脈及視網膜栓塞的來源。實際上,由於主動脈蓬鬆綜合征的檢子可以損傷身體任何部分,這種栓子含有膽固醇結晶、纖維眾、血小板或粥樣斑塊的碎片。
作者見到一例:男性,62歲,以心悸、胸悶1周,4天前突然雙足趾涼、麻、脹,迅即二下肢劇痛而入院,既往有陳舊心肌梗塞史。發現雙足背動脈搏動消失、雙足趾皮膚青紫“藍趾”、腎功能不全,超聲發現胸腹主動脈內壁不光滑,見突入管腔的粥樣硬化斑塊上表麵有漂動物附著而確診。動脈造影雙下肢動脈內血流異常緩慢,雙脛前動脈1/3處往下造影劑缺損。
膽固醇栓塞產生的臨床表現可提示血管炎,並發生嗜酸性細胞增多。應強調膽固醇性栓塞引起的三個綜合征:①藍趾綜合征;②腎功能衰竭;③一過性腦缺血發作。
治療不滿意。某些學者認為抗凝劑可能禁用,外科治療效果也不滿意。經食道超聲心動圖檢查可使臨床發生症狀前能更多的診斷此病。關鍵在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三、攝入色氨酸引起嗜酸細胞增多-肌痛綜合征
此病表現有三個時期特點如下:第一期(最初2個月),患者有嚴重肌痛、疲勞、咳嗽、關節痛、嗜酸細胞增多、斑點狀皮疼及感覺異常。第二期(從2個月到12個月)特點是嚴重肌肉痙攣、筋膜炎、神經病變、肺動脈高壓及心肌病。第三期(12個月以上)顯示斑丘疹、疲勞及近記憶喪失。1989年此病流行才引起醫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