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概況

中國政法大學的前身是北京政法學院,該院是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係調整時,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和輔仁大學的法律係、政治係社會民政專業於11月24日合並而成的。1953年,學院由東城區沙灘遷至學院路41號。1954年起開始招收四年製本科生,翌年開始招收研究生。1960年被列為教育部直屬院校。1970年“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撤銷。1978年8月,國務院批準複辦北京政法學院。1979年開始恢複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並開辦了函授教育。1982年1月中央決定:“抓緊籌辦中國政法大學,把它建成我國政法教育的中心。”1983年5月7日中國政法大學正式成立。1985年底至1991年夏,占地近500畝、建築麵積近150 000平方米的國家“七五”重點工程的昌平校區經過五年多的施工建成,

自此,一校兩址、兩地辦學的格局開始形成。中國政法大學地處北京,其研究生院與雙學土班設於海澱區西土城路25號,其本科生部及校部設於京郊昌平,是一所培養政法專門人才的全國知名高等學府。

院係建設

政法大學現在有五個學院:研究生院、成教學院、管理幹部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政治與管理學院。

兩個培訓中心:國際高級法律人才培訓中心、高級律師高級公證員培訓中心。

四個學係:法律係、經濟法係、國際經濟法係、外語係。

五個研究所:中國法製研究所、中國法律史研究所比較法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社會學和青少年犯罪研究所。

三個部:基礎部、馬列主義理論部、體育部。以及圖書館、法大律師事務所、光大律師事務所、出版社等19個教學輔助機構。

本科教育設有五個專業:法學專業、政治學專業、行政管理專業、工商管理專業、英語專業。

研究生院是司法部部屬院校中惟一的研究生院,擁有5個專業的博士學位授予權,13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予權。

對外交流

中國政法大學一直以來積極從各個渠道尋求與外交流合作,並取得顯著的國際學術交流成效。87年以來,中國政法大學派遣各類出國人員500餘人次。其中,短期學術訪問、講學和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近400人次,長期訪問學者及留學人員約100人。出國人員通過發表論文、舉辦演講、合作研究等形式,不僅提高了個人的學術水平,而且擴大了學校在國外的影響,同時還憑借他們的實力為學校贏得了榮譽。留學人員歸國以後,也很快成長為教學、科研骨幹或學科帶頭人。

1994年以來,中國政法大學基於其在國際法學領域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法製史學、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等學科在國內或國際上的領先地位,成功地主辦了數十次有相當規模的國際性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百餘篇。1994年11月舉辦了《刑事訴訟科學化與民主化國際研討會》。1996年4月舉辦了《96北京刑事訴訟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者除我國大陸知名學者專家外,還有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加拿大、德國、日本、葡萄牙、香港、台灣、澳門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學同行。1997年10月,中國政法大學同時舉辦了在國際學術界反響較大的兩個研討會,《97中德銀行法國際研討會》和《97中芬刑事訴訟及依法治國研討會》,兩次會議共發表論文四十餘篇。1996年,協助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在澳舉辦《公民權利、責任與法律保障》,學校派出陶髦教授、江平教授等一行7人參會,並在會上發表了具有影響力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