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不僅師資力量比較雄厚,而且教學實驗設備比較齊全。在全校77個實驗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譜學實驗室和生物防治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實驗室;水生經濟動物繁殖、營養和病害控製實驗室與植物基因工程實驗室是國家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其設備和研究水平居國內外先進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測、靜電加速器、電子顯微鏡、同位素應用、計算、電化教育、測試等實驗室(中心),擁有目前國內外較為先進的儀器設備。圖書館藏書334萬冊,各類期刊萬餘種,並開展國際聯機檢索服務。1995年底,順利建成規模可觀的學校校園網。

對外交流

中山大學地處廣東,毗鄰港澳,對外學術交流活躍。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著名大學、學術機構和團體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其中有40多所簽署了交流協議。每年派出大量人員到國外及港澳地區講學、進修、考察和參加學術會議。先後授予鄒至莊、霍英東、曾憲梓、何善衡、梁潔華等知名人節為中山大學名譽博士,聘請了楊振寧、鄒至莊、陳省身、楊慶、朱經武、丘成桐、沈元穰、錢慶文、饒宗頤、橋本初次郎、費爾班克、陳香梅等一批知名學者、教授為中山大學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還聘請了許多外國專家、教師來校講學、任教。

自1978年以來,海內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給予中山大學大力支持,捐建教學科研生活用樓、添置實驗儀器設備、捐贈各類圖書資料、設立獎教獎學金,累計各類捐助達幾億元。霍英東、梁銶琚、何善衡、曾憲梓、姚美良、冼為堅、熊德龍、方潤華、盧雪兒、朱孟依等分別捐資興建了英東體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憲梓堂、永芳堂、冼為堅堂、熊德龍學生活動中心、方潤華樓、馬文輝堂、外語學院大樓等。嶺南大學校友籌款資助該校嶺南(大學)學院,興建嶺南堂、伍舜德圖書館、林護堂、黃銘衍堂、黃傳經堂、嶺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會、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美國嶺南基金會,孔安道基金會以及美國、加拿大、澳門等地的中大校友會、嶺南大學校友會,都給予中山大學很大支持。

為進一步辦好中山大學,教育部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建中山大學。自1993年至今,廣東省對中山大學的投入總計已達2.8億多元。1995年6月,中山大學順利通過“211工程”部門預審。1996年7月,中山大學“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經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論證,申報的9個學科(學科群)全部通過論證,公共服務係統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也於同期通過檢查。中山大學兩個校區分別坐落在珠江之畔、南海之濱,廣州校區占地117平方千米,珠海校區占地3.48平方千米,總麵積達4.65平方千米。康樂園中樹木蔥籠,綠草如茵;珠海校區依山麵海,幽靜宜人,均是不可多得的讀書治學的勝境。

知識鏈接

中山大學校訓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這是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11月11日在廣東大學舉行成立典禮時親筆提寫的。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記·中庸》。《中庸》第十九章說:“博學也,審問也,慎思也,明辨也,篤行也。”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隻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