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門民主人民共和國最大的城市和重要的轉口港亞丁,地處亞丁灣北岸,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西距曼德海峽160千米,是紅海通往印度洋的要衝,是亞、歐、非三大洲之間的海上航運中心,也是阿拉伯半島的重要出海口,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早在古羅馬時代,亞丁就是一個要塞,後來發展成為阿拉伯最古老的商業中心之一。是古老的東西方貿易的重要中轉站,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的重要轉運站和物資集散地。1839年被英國侵占,成為英國侵略東方的重要據點。亞丁的地位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後顯得更加重要,經濟也更加繁榮。1850—1970年曾為自由港。1967年也門人民共和國獨立,定為首都(1967—1990年)。1990年5月22日南、北也門合並,移都薩那。

亞丁港位於亞丁灣和紅海的交彙處,地處連接遠東和美洲的國際貿易交通幹線上。船舶僅需四海裏的航程即可到達導航站。亞丁港周圍海水清澈,並布有珊瑚礁,便於設置航標。該港所處地區氣候溫和,每年可保證365天的正常作業。另外,亞丁港還是一個深水港,自東部和南部綿延500米的高山使其免受冬季季風的侵擾,自南部和西部綿延350米的高山又使其免遭夏季狂風的破壞。亞丁港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可為穿梭於紅海、東非、印度次大陸和阿拉伯灣的過往船隻及貨物提供過境服務。

亞丁該港屬熱帶沙漠氣候,盛行西南風,炎熱幹燥,最高曾達45.7攝氏度。5~8月會出現沙暴,能見度極差。全年平均降雨量約300毫米,平均潮高:高潮2米,低潮0.5米。

本港分內港和油港:(1)內港位於亞丁半島的西北部,有27個主要碼頭泊位,水深12.5米,可同時停靠萬噸級船舶30多艘,其中包括集裝箱泊位兩個,岸線長900米,水深11米;(2)油港位於小亞丁半島的東北部,有泊位4個,最大可靠6.5萬載重噸的油船。大船錨地水深達16.5米。裝卸設備有各種門吊、岸吊、浮吊、集裝箱吊及滾裝設施等,其中門吊最大起重能力為40噸。拖船的功率為1471千瓦。另有海底管道供裝卸原油使用。

作為一個重要的加油港,亞丁港水下有油管直通岸上,能同時為15艘海船加油上水。現在,亞丁煉油廠每年煉油800萬噸左右,能為500艘巨輪提供燃料,所以亞丁又成為供應國際遠洋船舶燃料的重要基地之一。該港始建於1970年的自由貿易區,麵積達5.5萬平方米。年貨物吞吐能力約15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約5萬標準箱。主要出口貨物有石油製品、魚類、皮革、咖啡、棉花、鹽、樹膠及雜貨等,進口貨物主要有絲綢、家禽、穀物、金屬、棉布、原油及各種食品等。在節假日期間照常裝卸作業。

在貿易方麵,亞丁有著悠久的曆史。1850年,它被宣布成為自由港和也門咖啡出口的專用港。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該港成為連接東西方的交通樞紐。1855年,也門在穆阿拉建設了一個小海灣,並於1864年將海關中心移至該地區,亞丁的煤炭出口得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