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公元43年的倫敦港坐落於英國東南沿海泰晤士河下遊的南北兩岸,從河口開始向上遊伸延經蒂爾伯裏港區越過倫敦橋,直至特丁頓碼頭,長達80海裏。沿河兩岸有許多用於裝卸貨物的船塢、河岸碼頭、油碼頭及修船塢等。從16世紀開始,倫敦港海運昌盛,18世紀已發展成為世界大港之一,19世紀成為全國貿易和金融中心,而且是世界航運中心,集中了世界各地的船舶公司的代表機構。有世界上最大的保險組織——勞合社。作為英國的首都,倫敦既是全國最大的海港,也是全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交通的中心,並且是英國最主要的製造業城市,以電機與通用機械著稱。
倫敦港從“倫敦橋”一直綿延至入海口,占地約(包括水域)160平方千米,碼頭長33千米,航道寬100~300米,一般水深9.7米,可分為三大港區:①印度和米爾沃爾港區,可裝卸各種貨物,最大水深9.1米,主要供來往西亞、東非、北歐、南歐和中美洲的船舶使用;②蒂爾伯裏港區,設有大型滾裝船和集裝箱碼頭,最大水深12米,主要供來往西非、北美、南亞和遠東的船舶使用;③油輪碼頭,最大水深14米,可停泊數十艘10~20萬噸級油船。倫敦港的船塢、碼頭沿泰晤士河的下遊,伸延達50千米,可同時停泊150艘船隻。18世紀時它曾占全國對外貿易貨運量的,現在仍占約。年吞吐量多年來基本上在5000萬噸。在貨物中,以進口為主,主要是進口石油、煤、羊毛、原木、糧食等;出口機械產品、化工產品、原鋼材等。
該港屬溫帶海洋性氣候,以西偏南風為主,多陰雨雲霧,秋、冬季節常有霧,故有霧都之稱。年平均氣溫最低1月約-1攝氏度,最高7月約22攝氏度。全年平均降雨量約800毫米。平均潮差:大潮為5.2米,小潮為3.4米。
倫敦港的裝卸設備非常現代化,有各種門吊、岸吊、集裝箱吊、可移式吊、突堤吊、叉車、跨運車、載運車及滾裝設施等,還有起重能力達200噸的浮吊及直徑為152.4~406.4毫米的輸油管供裝卸使用。碼頭上裝備了雷達計算機管理及檢測係統,是當今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自動化管理係統。
河口北岸的科裏東碼頭寬300多米,可靠20萬載重噸的大型油船,往上到倫敦塔橋收縮到100多米,5000載重噸的船舶可自由直達倫敦市中心。兩岸泊位可同時停靠150多艘海輪。現代化的糧倉容量約11萬噸、油庫容量達158立方米。在印度和米勒沃爾港區有英國最大的酒類裝卸碼頭,擁有一座巨大的現代化酒庫,其散裝酒貨棚,可容納3000噸的玻璃纖維酒罐,並有紫外線消毒設備。裝卸效率為糧穀每小時2000噸,汽油每小時1000噸,柴油每小時2000噸,原油每小時卸5500噸,建材每小時1800噸,20萬載重噸的油船每小時可卸1200~1400噸。在20世紀80年代末,港口當局曾將蒂爾伯裏改為一個獨立港,現在它是英國主要的集裝箱碼頭之一,也是歐洲現代化的集裝箱碼頭之一,1993年集裝箱吞吐量達32.7萬標準箱。穀物碼頭是英國首先安裝跨運車的無線電數據傳輸係統的碼頭,由氣動裝卸機卸貨,經閉式快速傳送帶送往倉庫,每台裝卸機配有自動秤。本港企業區直接利用沿泰晤士河的碼頭,可豁免土地發展稅,允許外資100%投資,各種呈報到政府的手續減少到最低限度等。倫敦港同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港口有往來,曆史上年貨物吞吐量曾達8000萬噸,近年來有所下降,徘徊在5000萬噸左右,1992年貨物吞吐量達5500萬噸。主要進口貨物為鋼鐵、木材、石油、煤炭、礦石及糧穀等,出口貨物主要有車輛、水泥、機械、石油製品、化工產品及日用雜貨等。倫敦港口當局宣布,自1993年1月開始,泰晤士河管理費上漲2%,但引航費仍保持不變。另外,該港還有一些特殊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