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醫藥重大發明、發現(4)(2 / 3)

對於脊髓灰質炎的治療,科學的努力一直在進行。1929年,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工程師德林克發明了呼吸機,後經過不斷的完善,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一機器能夠在控製人的呼吸道的中樞神經遭到病毒損壞後,代替肺的功能,直到被麻痹的呼吸肌恢複功能。它挽救了成千上萬兒童的生命。

20世紀初期,隨著牛痘預防天花的成功發現以及以減毒法研製成功雞霍亂疫苗和狂犬疫苗,人們對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充滿了信心,以為在前人成功的基礎上很快就能取得重大突破。抱有這種想法的典型代表是美國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弗萊克斯納,1911年他在《紐約時報》上宣稱:“我們即將發現如何預防和治療脊髓灰質炎的方法。我可以保守地說:離這一天的時間不遠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很長一段時間之後,人類對脊髓灰質炎的科學研究才有了突破性進展。

在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方麵作出首要突破的是一位維也納醫學院的畢業生蘭德施泰納。蘭德施泰納在科學與脊髓灰質炎的鬥爭中作出了一係列重要貢獻。他首次用實踐證明了脊髓灰質炎病毒是侵襲脊髓神經引發脊髓灰質炎致病的病原。他還與別人一起發現脊髓灰質炎病毒可以在神經係統以外的組織裏檢測到。他們還進一步分離出了這種病毒,為日後研製脊髓灰質炎疫苗奠定了科學基礎。

脊髓灰質炎病毒本身有著特殊的複雜性,這為研製它的疫苗增添了不少難度。第一方麵,這種病毒與一般病毒不同,它有三個不同的血清型,要想獲得完整的疫苗效果就必須把三個毒株的抗原都納入疫苗。這項病毒的分型要歸功於澳大利亞的伯內特,他用實驗證明了脊髓灰質炎的兩種已知的病毒具有兩種不同的抗原性。這對於發展脊髓灰質炎疫苗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在此基礎上,科學家又發現了第三種不同的毒株。

1949年,美國微生物學家恩德斯等人利用他們首創的體外細胞培養係統,培養出了脊髓灰質炎病毒,並首次發現該病毒也能在腦組織以外的皮膚、肌肉和小腸細胞種繁殖,一舉解決了病毒的體外細胞培養難題。他們還證明,病毒在體外培養細胞上能引起可見的細胞破壞,而脊髓灰質炎病毒免疫者的血清能阻斷該病毒對細胞的破壞作用。這是脊髓灰質炎疫苗研製的重大轉折。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病毒學家索爾克等人成功地把三種脊髓灰質炎病毒合在一起,用甲醛滅活製成了疫苗。隨後,該疫苗大量用於兒童實驗,1955年4月12日,美國小兒麻痹基金會向全國宣布:小兒麻痹疫苗臨床實驗獲得成功。

雖然索爾克疫苗確實有效,但科學家對這種傳染病的另外一種疫苗,即減毒疫苗的研究仍在堅持進行。經過不斷的努力,科學家們研製成功了幾種減毒疫苗,這其中既安全又有效的是薩賓研製的口服疫苗。1960年,美國宣布用薩賓研製的減毒疫苗代替索爾克的滅活疫苗。

自從脊髓灰質炎疫苗在全世界推廣使用以來,人類對小兒麻痹的控製取得了極大的成績。1962年,全球發病率降到1000例以下;1972年為100例;1992年隻發生了2例。經過大規模的免疫接種,發現脊髓灰質炎病例的國家在不斷減少。1995-1996年,全世界5歲以下的4億兒童獲得了抗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免疫,此後,世界各國鄭重承諾:2000年全球徹底消滅脊髓灰質炎。消滅脊髓灰質炎已經不再是人類的夢想,而是人類戰勝傳染病的又一個偉大的壯舉。

目前我國用來預防小兒麻痹症的疫苗為口服薩賓疫苗——小兒麻痹糖丸,雖然它不是用注射的方式而是用口服的方式,但它也和其他疫苗一樣起到免疫作用。它能在腸道細胞內繁殖,並刺激腸壁中的淋巴細胞、漿細胞,使其產生抗小兒麻痹症病毒的抗體,這種免疫功能的建立,就可預防小兒麻痹症。

戰勝麻疹

麻疹是一種主要發生在嬰幼兒身上的急性出疹性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麻疹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塵埃和用具傳播,易感染者接觸後感染幾率極高。對於麻疹是怎樣首次感染人類的,至今還沒有科學的解答。科學家們認為麻疹病毒與犬熱病毒、牛瘟病毒的基因高度相似,推測可能是由於人與動物的密切接觸,使得這些動物病毒的基因發生突變後而成為攻擊人類的麻疹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