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時是蟲子,夏天卻變成草長出來了,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冬蟲夏草前身是昆蟲,爾後變成了真菌,這就是真菌吞食生物的代表作。

如果說有一種生物開始的時候是動物之身,而後來才變成了植物。沒見過的人也許怎麼也不會相信有這樣的奇事發生。冬蟲夏草就是這樣的生物,不過它的後身不是植物而是真菌而已。神奇的冬蟲夏草冬蟲夏草,又稱冬蟲草、蟲草,它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寄生在幼蟲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又叫蟲草,是蟲和草結合在一起長的一種奇特的東西。

冬天是蟲子,夏天從蟲子裏長出草來。蟲是蟲草蝙蝠蛾的幼蟲,草是一種蟲草真菌。子囊菌之子座出自寄主幼蟲的頭部,單生,細長如棒球棍狀,長4厘米~11厘米;不育柄部長3厘米~8厘米,直徑1.5毫米~4毫米;上部為子座頭部,稍膨大,呈圓柱形,長1.5厘米~4厘米,褐色,除先端小部外,密生多數子囊殼;子囊殼大部陷入子座中,先端凸出於子座之外,卵形或橢圓形,長250微米~500微米,直徑80微米~200微米,每一子囊殼內有多數長條狀線形的子囊;每一子囊內有8個具有隔膜的子囊孢子。

寄主為鱗翅目、鞘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冬季菌絲侵入蟄居於土中的幼蟲體內,使蟲體充滿菌絲而死亡。夏季長出子座。昆蟲幼蟲是蟲草真菌的宿主冬蟲夏草是怎麼長出來的呢?夏季,蟲草蝙蝠蛾蟲子將卵產於草叢的花葉上,隨葉片落到地麵。經過一個月左右孵化變成幼蟲,便鑽入潮濕鬆軟的土層。土層裏有一種蟲草真菌的子囊孢子,它隻侵襲那些肥壯、發育良好的幼蟲。幼蟲受到孢子侵襲後鑽向地麵淺層,孢子在幼蟲體內生長,幼蟲的內髒就慢慢消失了,體內變成充滿菌絲的一個軀殼,埋藏在土層裏。經過一個冬天,到第二年春天來臨,菌絲開始生長,到夏天時長出地麵,長成一根小草。這樣,幼蟲的軀殼與小草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冬蟲夏草”。

夏至前後,當積雪尚未溶化時入山采集,此時子座多露於雪麵,過遲則積雪融化,雜草生長,不易找尋,且土中的蟲體枯萎,不合藥用。挖起後,在蟲體潮濕未幹時,除去外層的泥土及膜皮,曬幹。或再用黃酒噴之使其變軟,整理平直,每7~8條用紅線紮成小把,用微火烘幹。

烘幹了的冬蟲夏草

冬蟲夏草是一種傳統的名貴滋補中藥材,與天然人參、鹿茸並列為三大滋補品。它藥性溫和,一年四季均可食用,老、少、病、弱、虛者皆宜,比其他種類的滋補品有更廣泛的藥用價值。

冬蟲夏草主要生於高海拔的森林草甸或草坪上。由於土質的緣故,生於森林草甸上的冬蟲夏草顏色以暗黃棕色為主,生於草原上的冬蟲夏草則以黃棕色為主。前者以四川、雲南、甘肅產為多,後者以西藏、青海產為多。

高原草甸的草原蟲草和高海拔陰山峽穀的高山蟲草,由於生長環境和土質的差異,它們在色澤和形態方麵有些許區別。草原蟲草為土黃色,蟲體肥大,肉質鬆軟;高山蟲草為黑褐色,蟲體飽滿結實。因草原地域遼闊,是主產地,市麵流行多為此品種。而高山蟲草源稀少,但古醫書記載的多是這種。從營養成分說,兩者差不多,但無論哪種都是以天然本質為貴,一旦染色或受汙染,就失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