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失敗的原因是過高估計己方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同時在兩個戰役方向作戰,兵力分散;情況判斷錯誤,認為美國航空母艦來不及向戰區集結;通信技術落後,缺乏周密的海上偵察,直至關鍵時刻也未查明美航空母艦的位置;戰場指揮不當,決心多變。美軍獲勝的原因是掌握日軍進攻企圖,及時集結兵力待機;在魚雷機大部損失的情況下,轟炸機連續俯衝轟炸,導致日軍魚雷機連機帶雷爆炸,航空母艦被徹底摧毀。
點評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的對比。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了戰略主動權,戰局開始向有利於盟軍的方向轉折。
斯大林格勒巷戰
電影《決戰中的較量》通過一名德國狙擊手和一名蘇聯狙擊手的故事描述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的巷戰。
1942年7月17日,德軍進入頓河大河灣,到1943年2月2日,蘇軍全殲斯大林格勒地區的德軍為止,曆時二百天。在德軍攻入斯大林格勒後,為了保衛家鄉,蘇軍同德軍展開了大規模的巷戰。這次史無前例的巷戰,是由混亂、瘋狂、血刃、肉搏組成的。
9月13日,斯大林格勒市區爭奪戰全麵展開,德第六集團軍組成兩個突擊團向市區中部和南部進攻。守城部隊頑強抵抗,實施猛烈反擊。14至15日,德軍對蘇第六十二集團軍實施強攻,雙方在馬馬耶夫崗等城郊進行激烈的街巷戰鬥。經過兩天激戰,德軍死亡二千餘人,蘇軍也損失慘重。接下來的戰鬥更加激烈,崔可夫說∶“我們的部隊在這裏經受了從殘酷和頑強程度來說都是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惡戰。”
9月25日,德軍占領了城市南部和中部。27日,繼續向北部工廠區突擊。戰鬥是慘烈的,參戰的德國將軍漢斯·德爾在《進軍斯大林格勒》一書中寫到:“敵我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其激烈程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第一次世界大戰也不能相比。我們早晨攻占了二十公尺,可是一到晚上,俄國人又奪了回去。”
1942年10月以來,巷戰用一種瞬息萬變的方式進入了全麵膠著狀態。火車站在雙方手中傳來遞去達十三次之多,德軍以極大的代價攻下的殘牆斷垣,到夜間又被蘇軍搶了回來。
對死亡的恐懼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勢均力敵的雙方麵對麵地拿著機槍掃射,子彈打光了就拚刺刀,刀斷了就拉響手榴彈同歸於盡。敵我距離不再是用米來丈量,而是用屍體。就算德軍已經占領了十月革命工廠的一半廠房,但另一半廠房裏,蘇軍的生產照舊進行,坦克和裝甲車一下流水線馬上就開火。
11月11日,德軍司令保盧斯發起最後一次進攻,隻要前進四百米,德軍就能到達伏爾加河突圍。可就在這四百米寬的戰線上,雙方士兵都殺得如癡如醉。他們在瓦礫間摔跤,拳打腳踢,手抓牙咬,猶如惡獸撕搏了4天4夜,直到陣地上隻剩下汙穢不堪的雙眼血紅的其狀如鬼的蘇聯士兵為止。1943年2月1日,保盧斯被俘,巷戰以蘇軍的勝利告終。
戰爭結束後,在斯大林格勒和郊區就埋葬了十四萬德軍的屍體。這是戰爭史上少見的一幕慘劇。
點評
二戰時期的斯大林格勒巷戰,是非常殘酷和激烈的,那是一幕人間地獄的景象。斯大林格勒的保衛者用鮮血與生命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
庫爾斯克會戰
前西德曆史學家格利茨評價說:“庫爾斯克大會戰對於德軍是致命危機的開端。”那麼,這次戰役是怎麼發生的呢?
1943年2月初,斯大林格勒會戰後,蘇德雙方在庫爾斯克地域附近都暫時轉入防禦,整個蘇德戰場在總趨勢上也出現了平靜的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