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戴震難師(1 / 1)

清朝時候,有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名叫戴震。他在許多學術領域內都有建樹,是著名的漢學家、哲學家、數學家和教育家。

其實,戴震並沒有什麼天賦的才能。據記載,他到九歲的時候才會說話,十歲入私塾讀書,應當說,他是智力發展比較遲的孩子。然而,他的記憶力卻很強,文章隻要讀一遍,就能背誦下來。這是為什麼呢?看看下麵的故事,也許就明白了。

戴震小時候上私塾,有一次,私塾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們講解《大學章句》這本書。老師指著書上的一章說:

“這一章叫《經》,是記載孔子的話,由他的學生曾子記錄下來的;以下十章叫《傳》,是曾子本人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的。”

戴震聽了,有所不解。於是便問道:

“老師,您這樣講,有什麼根據嗎?”

“這是朱熹說的呀!”老師理直氣壯地說。

“老師,朱熹是什麼朝代的人呀?”戴震又問。

“朱熹是南宋時期的人啊。”

“那麼請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朝代的人呀?”

“他們二人都是周朝時期的人呀。”

“老師,周朝與南宋這兩個朝代之間相隔多少年呀?”

老師屈指一算,說:

“差不多相隔兩千年吧。”

“老師,既然相隔這麼多年,南宋的朱熹所說的話,有什麼根據嗎?”

戴震這一連串的提問,終於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無言以對。不過,使人高興的是,老師是一位非常有涵養的人,他並沒有生氣;反而還很高興,他撫摸著戴震的頭,由衷地熱情讚揚戴震說:

“你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孩子!”

俗話說:“學問,學問,勤學好問。”隻有勤學的人才好問;好問,也恰恰反映好學,善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