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時候,有一個叫皇甫績的人。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成為孤兒,是外祖父韋孝寬把他撫養成人的。
從三歲開始,皇甫績就住在外祖父家。他舅舅家的幾個兒子與他是同齡人,從小就特別喜歡下棋,後來竟然都入了迷。在他們的影響下,皇甫績也對下棋著了迷。
小孩子興趣廣泛,喜歡下棋,這本來不是什麼壞事,可他們這些孩子成天隻是迷著下棋,誰也不愛讀書學習。外祖父非常生氣,下棋雖然說是一種很好的體育活動,有利於發展孩子的智力,但究竟是不能替代讀書的。
雖經多次提醒、批評、教育,但沒有什麼明顯效果。眼看著幾個孩子的學業都要荒廢了,外祖父實在忍無可忍,就把他的幾個孫子狠狠地訓斥了一頓,挨個兒都打了三十板子,並當場宣布:
“今後誰也不準再下棋!都要給我好好讀書!”
其實,皇甫績的學業也快要荒廢了,很長時間沒有什麼長進。別的孩子為下棋都挨了一頓打,隻有皇甫績沒有挨打。外祖父為什麼沒有打他?還不是可憐他命苦,看他從小失去了父母,心疼他,舍不得打他。
皇甫績雖然年齡不大,可很懂事。外祖父的心思,他都明白。外祖父原諒了他,但他自己並不原諒自己。他心想:
“我從小失去父母,缺少嚴格的家庭教育。現在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可憐我,偏疼我,舍不得嚴格管教我。我要是不能自覺地嚴格要求自己,長大了,怎麼能做一個有用的人呢!”
他下定決心,不能就此原諒自己。為了痛改前非,永不再犯,皇甫績叫別的孩子學著外祖父的樣子,也打自己三十大板。他覺得,隻有這樣做,才能永遠記住這個教訓。
他舅舅家的幾個孩子誰也不想幹這種事。他就趴在地上,苦苦哀求他們說:
“你們幫幫忙,我謝謝你們了。就像我外祖父那樣,狠狠地打!讓我記住,別再貪玩。”
最後,他還是真的自覺自願地挨了三十大板。
雖然屁股上火辣辣的疼,但他心裏卻覺得舒服多了。
外祖父從別的孩子嘴裏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感動。他看到外孫子人小誌氣大,嚴於責己,高興地流出了眼淚。從那以後,皇甫績刻苦讀書,終於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
我們應當首先把讀書學習搞好。有剩餘精力和時間,再去從事課外興趣活動。要嚴於律己,勇於自責,自覺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