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有兩個很要好的孩子,一個叫管寧,一個叫華歆。他們從小就在一起玩耍,長大了又在一起讀書,兩個人形影不離,就像親兄弟似的。但是,他們倆的思想、品行卻不大相同。
有一次,他們兩人在菜園裏鋤草。當他們正幹得起勁兒的時候,突然,從菜地裏挖出一塊閃閃發光的東西。他們拿起來一看,啊,原來是一塊金子!
管寧就好像沒有看見那塊金子似的,還是照樣繼續鋤草。
那華歆呢,他可不像管寧那樣無動於衷。他心裏一動,伸手把金子拾了起來,放在手裏,看了又看,掂了又掂,黃澄澄的,光閃閃的,沉甸甸的,真想裝進自己的口袋裏。可當他看到管寧隻管鋤草,對金子毫不在意的樣子,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了。最後,他還是不無遺憾地把那塊金子丟掉了。
又有一次,他倆正同坐在一條席子上讀書學習。忽然,聽到大街上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華歆連忙站起來,隔著窗戶望去,隻見一位大官身穿華麗的官服,乘坐著華貴的馬車,旁邊有幾十個人前呼後擁地從門前走過。
門外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聲音,管寧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一樣,他照樣還是埋頭讀書。可華歆的心卻早已飛出去了,他再也坐不住了。丟下書本,一個人跑到外麵看熱鬧去了。
華歆跑到大街上,圍觀的人特別多。他就拚命地往前擠,想盡量靠近那個大官的馬車,好看個清楚。誰知,那幫浩浩蕩蕩的人馬很快就過去了。望著那漸漸遠去的馬車和人群,華歆呆呆地站了好一陣子……
過了好長時間,華歆才又回到書桌旁。管寧對華歆的所作所為很是生氣,當即用刀子把他們倆共用的那條席子割成兩半,並鄭重地對華歆說:
“從今以後,你再也不是我的好朋友了!”
不論是讀書,還是做什麼別的事情,都要專心致誌,不要被外界的刺激所幹擾,不要因為別的事情而分心。心浮氣躁,三心二意,心猿意馬,幹這個事,還總想著別的事,絕不會有什麼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