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8章 應感謝日本這麵鏡子(1 / 1)

◎文/黃章晉

眼光更該落到現實和未來的發展上,落在我們自身的強盛上。

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中國人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日本官方的動作和表態上來。對於牽涉到情感和麵子的問題,國人往往會看得比現實利益更重。不出所料,日本眾議院8月2日通過的“戰後60周年決議”和8月15日的小泉戰爭道歉聲明,都顯示日本官方仍未認真對待曆史問題。

這無疑給失望的人們再次提供了一個警醒和反省的機會。

人們不難看到,在中日關係的複雜局麵中,被國人緊追不舍的曆史問題僅是事情的一麵,現實利益的協調和矛盾衝突,才更能影響和決定兩國的未來發展。我們沒必要沉浸於提醒對方該做什麼,而應該清晰自己該做什麼、怎麼做。把日本對曆史問題的態度當成中日現實關係的首要標尺,是缺少現實理性思維的表現,國人必須在心理上清醒和強大起來。真誠的道歉從來不是要來、求來的,譬如德國總理勃蘭特那曆史性的一跪,正因為並非出自他國的要求,才顯現其真正認罪悔過的誠意和價值。

其實,日本並非是一個不知對發動侵略戰爭的曆史道歉和反省的國家。就曆史問題,日本曾向美英等國就虐待戰俘問題做過正式道歉。比之虐待西方戰俘,日本在中國犯下的屠城、對戰俘的任意屠殺和細菌試驗以及對東亞國家的殖民侵略等罪行,性質要嚴重惡劣得多,但日本從未予以同等規格的道歉。為什麼?既要問日本,也要問我們自己,後者尤其重要。日本是一個信奉實力的國家,對待強者和弱者的立場、態度截然不同。在全球化的今天,日本也始終沒有在經濟、文化、科技進步等方麵服氣過中國。從日本這麵鏡子裏,我們可以看到自己在“崛起”表象下真實的落後:我們的GDP遠不及日本,我們至今的自有知識產權數量尚不及他人數十年前的製造業,我們並未有太大改觀的國民保障體係,我們至今還是他人經濟援助的對象……因此,隻靠“中日友好”的語境不可能維係真正的良性互動,隻靠高聲抗議和隔空喊話,並不能贏得他人對自己態度的真正轉變,除了遊行示威和叫罵,我們還有另一種同樣熱血但更長遠有效的選擇:埋下頭來默默耕耘!著眼現實發生在東海油氣田、釣魚島歸屬等事件上的利益紛爭,著眼未來的國家安全和綜合實力。發展才是硬道理,利益關乎真國力。

在關注日本投降60周年的日本態度時,我們也可以看看美、俄、英等國對待日本投降60周年的態度:截然不同於對待納粹投降60周年的態度。歐戰結束60周年之時,當年戰勝納粹德國的頭號功臣俄羅斯做東道主,各國元首齊聚莫斯科,紀念活動規模異常浩大莊嚴。國家實力影響對待曆史問題的另外一個參照,是同樣戰勝日本的美、俄。它們對日本在曆史問題上的態度和表達,遠無東亞國家強烈和敏感。日本在“戰後60周年決議”中強調“日本是惟一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刻意把自己扮成美國的受害國,美國竟無絲毫反應。對軍隊依然呆在日本領土上的美國來說,日本人的怨懟不值得認真對待,也不會改變日本作為美國戰略小夥伴的現實。至於日本部分政要指責蘇聯當年對日宣戰是背信棄義這種“極端言論”,始終占據北方四島的俄羅斯則充耳不聞。在我們批評日本對待曆史的態度與德國形成鮮明對比時,一個不應忽略的問題是,戰勝納粹德國的被侵略國,在戰後擁有對德國構成巨大壓力的實力對比。而在東亞,戰後很長一段時間,日本是拉大了與被侵略國家的實力對比。對曆史的道歉和真誠反省,既要有侵略者的反躬自醒,更要有被侵略者的自身實力做保障。說到底,求人不如求己。正如大唐盛世,各國來朝,卻非大唐天子召喚前來,而是文韻武風輝映中原,四方對中華文明心往神怡的結果。

今天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的三分之一,我們理當在對待曆史問題時,擁有比過去更足的底氣和信心。日本今天對中國的日趨蠻橫和戒備,一定程度上,是中國20年來發展的結果。這種實力對比的趨勢,是過去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從上述意義來看,無論是對曆史問題,還是對中國現實問題,日本所持態度都是中國很好的鏡子,讓我們從中看到自己的落後和貧弱,看到現實的不足和需要,刺激和激勵我們看到未來的國家發展方向。歐洲一位名人曾把中國比喻成睡獅,在我們開始崛起的今天,會不會自滿於一時成果而再次沉睡呢?我們應當感謝有這樣一麵鏡子,慶幸有這樣一位信奉實力至上的鄰居。中國人民是有獨特勤勞奮發精神的民族,處理中日關係,眼光更該落到現實和未來的發展上,落在我們自身的強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