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9章 美國人至今也想不通——上甘嶺(2 / 2)

十五軍戰後編撰的《抗美援朝戰爭戰史》中說道:“上甘嶺戰役中,危急時刻拉響手雷、手榴彈、爆破筒、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舍身炸敵地堡、堵敵槍眼等,成為普遍現象。”也隻有這樣一個民族的優秀兒女,才能這樣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

20日晨,敵人再度反撲,上甘嶺表麵陣地再度失守。四十五師再無一個完整的建製連隊,21個步兵連傷亡均逾半數以上。而對方軍隊共投入了17個營,傷亡七千之眾,慘到每個連不足四十個人。美國隨軍記者威爾遜報道:美方一個連長點名,下麵答到的隻有一名上士和一名列兵。

戰鬥進入了坑道戰。電影《上甘嶺》裏主要反映的就是這一段的故事。10月24日晚上,秦基偉將軍部警衛連補充到一號坑道,一百二十多號人,穿過兩道固定炮火封鎖線,連排幹部隻剩一個副排長,還有25個兵。

坑道裏的誌願軍戰士為後方贏得了時間。10月30日,我方再度反攻。我方動用了133門重炮。美七師上尉尼基驚恐地告訴隨軍記者:“中國軍隊的炮火像下雨一樣,每秒鍾一發,可怕極了。我們根本沒有藏身之地!”每秒鍾一發美軍就受不了了,殊不知我們的戰士在10月14日麵對的是每秒鍾六發的狂轟。5小時後,誌願軍收複主峰。打退了敵人數度反撲,11月2日拂曉,收複了597·9全部表麵陣地。

當天美國人坦率地向新聞界承認:“到此為止,聯軍在三角形山是打敗了。”

隨手抓把土,就能數出32粒彈片,一麵紅旗上有381個彈孔,一截一米不到的樹幹上,嵌進了一百多個彈頭和彈片……

上甘嶺戰役,雙方傷亡人數有多種說法,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片3.8平方公裏的山頭,已經被鮮血浸透了。

誰的勝利

整個上甘嶺戰役中,天上沒有出現過一架我們的飛機;我們的坦克也沒有參戰的記錄;我們的火炮最多的時候,也不過是敵方的四分之一。美軍總共發射了190多萬發炮彈,5000多枚航彈,我們隻有40多萬發炮彈,而且幾乎全是後期才用上的。

此役戰敗之後,美軍再沒有向我方發動過營以上規模的進攻,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了38度線上。這一戰奠定了朝鮮的南疆北界。

原本知名度並不高的十五軍四十五師,這一戰基本上打光,但是她從此昂首跨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等主力的行列,因為她的戰績是——上甘嶺。

曆史已經記不全那一萬多名在戰火中浴血的戰士姓名了,他們的身軀已經和朝鮮半島的五聖山糅合在了一起。

我們沒有足夠的大炮,甚至沒有足夠的反坦克手雷,當時前沿陣地上的戰士們惟一希望的是多給配點手雷,因為這個東西“一炸一片”,炸碉堡也比手榴彈威力大多了。可是,黃繼光手裏隻有一顆手雷,因為這個東西我們造不出來,我們也沒有那麼多錢去進口。美國人可以動用B-29去轟炸一輛自行車,而我們手裏的反坦克手雷隻能留給敵人的坦克,用來炸碉堡就算是很奢侈了。當年的美國隨軍記者貝文·亞曆山大寫道:“(中國)部隊進攻時,通常主要依靠輕兵器、機槍和手榴彈。隻有對付最有利的目標時,才肯動用迫擊炮。”

這就是我們可愛的戰士——他們從不和自己的祖國講條件,沒有任何奢求,決不會因為沒有空中支援放棄進攻,決不會埋怨炮兵火力不夠,決不會怪罪沒有足夠的給養,隻要一息尚存,他們就絕不放棄自己的陣地……他們甚至可以在長津湖零下28攝氏度的氣溫裏整夜潛伏,身上僅僅隻有單衣;他們可以在烈火中一動不動;他們中的每個人時刻準備著拎起爆破筒和敵人同歸於盡……

上甘嶺,不僅是一兩個偉人的勝利,也不僅是幾十個將軍的勝利。當一個輝煌了兩千年的民族破落後重新找回自信的時候,這種力量是可怕的。偉人與將軍們所做的,隻不過是合理地利用了這股力量。

這麼多年過去了,多少靈與肉都化為了清風明月,但上甘嶺的鮮血不該被遺忘,我寫作此文的目的,也是希望大家能和我一道,摒除一會兒生命中的物欲,回憶一下那個不可思議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