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善於溝通注重技巧(2)(2 / 3)

畫龍點睛

一美元折射出良好的素質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質有時比資曆和經驗更為重要。在求職的時候,與其為自己的資曆所遺憾,不如多動腦筋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引起招聘者的興趣。

賣梳子給和尚

有一家效益相當好的大公司,決定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高薪招聘營銷主管。廣告一打出來,報名者雲集。麵對眾多應聘者,招聘工作的負責人說:“相馬不如賽馬。為了能選拔出高素質的營銷人員,我們出一道實踐性的試題:就是想辦法把木梳賣給和尚。”

絕大多數應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憤怒:出家人剃度為僧,要木梳有何用?這豈不是神經錯亂,故意刁難人嗎?過一會兒,應聘者接連拂袖而去,幾乎散盡。最後隻剩下三個應聘者:傑克、約翰和比爾。

負責人對剩下的三個應聘者交代:“以10日為限,屆時請各位將銷售成果向我彙報。”

10日期到。負責人問傑克:“賣出多少?”答:“一把。”“怎麼賣的?”傑克講述了曆盡的辛苦,以及受到和尚的責罵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個小和尚,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使勁撓著又髒又厚的頭皮。小尹靈機一動,趕忙遞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後滿心歡喜,於是買下一把。

負責人又問約翰:“賣出多少?”答:“10把。”“怎麼賣的?”約翰說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於山高風大,進香者的頭發都被吹亂了。約翰找到了寺院的住持說:“蓬頭垢麵是對佛的不敬。應在每座廟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善女梳理鬢發。”住持采納了約翰的建議。那山共有10座廟,於是買下10把木梳。

負責人又問比爾:“賣出多少?”答:“1000把。”負責人驚問:“怎麼賣的?”比爾說,他到一個頗具盛名、香火極旺的深山寶刹,朝聖者如雲,施主絡繹不絕。比爾對住持說:“凡來進香朝拜者,多有一顆虔誠的心,寶刹應有所回贈,以作紀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勵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書法超群,可先刻上‘積善梳’三個字,然後便可做贈品。”住持大喜,立即買下1000把木梳,並請比爾小住幾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贈送‘積善梳’的儀式。得到‘積善梳’的施主和香客,很是高興,一傳十,十傳百,朝聖者更多,香火也更旺。這還不算,住持希望比爾再多賣一些不同檔次的木梳,以便分層次地贈給各種類型的施主與香客。

畫龍點睛

比爾讓寺廟買了大量的木梳,這除了是比爾有聰明的頭腦外,還有就是比爾善於溝通,能夠從對方的角度出發,使雙方共贏。

飛蛾出繭

生物學家說,飛蛾在作蛹之時,翅膀萎縮不發達;出繭時,必須經過一番掙紮,身體中的體液方能流到翅膀去,兩隻翅膀才能有力在空中飛翔。

有一個人恰巧看見樹上一隻蟲繭開始活動了。整個早晨,他忍耐等在旁邊觀察。蛾在裏麵奮力掙紮,還是不能掙脫,似乎再也沒有可能出來了。最後他的耐心用盡,就用一把小剪刀,把繭上的絲剪了一個小洞,讓它出來可以稍微容易一些。

果然,沒有一會兒,蛾兒很容易地爬出來,可是身體非常臃腫,翅膀也異常萎縮。他的幫助反成禍根。那隻蛾兒,非但不能飛翔空中,呈現它的完全美麗,反而很痛苦地爬了一會兒就死了。

畫龍點睛

愛是要給予的,樂於奉獻自己的愛的人是幸福的,但是愛的給予要適當,否則,也會害人。

不辯自明

漢代公孫弘小時侯家裏很貧窮,過著清苦的日子。所謂窮則思變,他發奮學習,苦讀詩書,十年寒窗苦,終於飛黃騰達,做了丞相。雖然他居於廟堂之上,手握重權,但是在生活上依然保持小時侯儉樸的優良作風。吃飯隻有一個葷菜,睡覺也是普通人家用的棉被。他的仆人們也感歎:“我家大臣才是真正的清廉啊!”

這些話很快就傳進了朝廷,文武百官為之感動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卻不這樣想。他向漢武帝參了一本,對皇上說:“公孫弘現在位列三公,不像當年生活百無聊賴,他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可是為什麼還蓋普通的棉被,吃簡單的飯菜呢?”

皇上笑著說:“現在朝中上下不都稱頌他廉潔儉樸嗎?公孫弘是不忘舊時之苦,也不忘舊時之德!”汲黯搖搖頭,繼續說道:“依微臣所見,公孫弘這樣做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