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別有洞天(8)(2 / 3)

由此我想到有這樣一位學生,這位學生,是老師把他從痛苦的深淵中解救出來。他決心要感謝老師,感謝的方式是到飯店裏好好請教師吃一頓飯。然而他沒有錢,拿什麼請客呢?於是他利用暑假的時間拚命打工掙錢,總共掙了兩百多塊錢。他心滿意足地到飯店裏訂了一桌飯,心想終於可以感謝老師了。可是老師再三推辭沒有到場,反複地說:“隻要你學習進步了,就是感謝老師最好的禮物了!”學生聽了很傷心,含著眼淚奪門而出。也許這位老師不是存心的,也許這位老師根本就是好意,然而這位學生的感謝至誠到了這個份上,你還不領情,就有點傷害人了。

並非所有的謝禮都是能收的,原因眾所周知。但有些謝禮不能不收。所謂禮輕情義重,因為它已經脫離了禮物的本體而升華成了一種美好的感情。

明天誰來買單

◎文/林夕

用20%的時間去處理眼前的緊要事情,而把80%的時間留給未來。

認識詹姆士,是在一次酒會上。身為美國一家跨國公司駐華代表,全權負責公司在中國地區的業務。我希望采訪他,他欣然接受,並預定了時間。那次采訪很順利,就在快結束的時候,我按慣例問他公司未來有什麼規劃?原想他會像以前采訪的一些企業家說幾句“展望宏圖、實現目標”之類的話。沒想到,他很認真地從文件櫃裏拿出一份公司未來15年發展規劃書。

這份規劃是3年前做的,裏麵分析預測從1995年到2010年全球市場環境及發展趨勢,包括產業形勢和競爭形勢等,企業目前產品定位及現有任務在未來發展方向,拓展哪些新的增長點,如何為未來發展建立完善的組織機構、企業機製等,厚厚的像一本大學教材。我不禁想起以前采訪過的國內的企業家,他們也有規劃,但太宏偉,太抽象,什麼趕超一流、進入五百強、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等等,缺乏具體細致、切實可行的方法和分析數據。而且時間最長的也不過5年。像他們這樣一直做到2010年,太遙遠了!誰能想到那時會是什麼樣!

詹姆士大概看出了我眼中的疑慮,不無憂慮地說:“我在美國以及來中國這6年,陸續接觸了一些中國內地的企業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每考察一個項目,總要先問多長時間能收到回報。當然,注重回報是必須的,我們也要首先考慮。但不同的是,我們至少要做一個5年短期、10—15年中期、30年以上的長期計劃,而你們中國企業家一般隻做1年、3年,最長也不超過5年的短期計劃,我感到非常驚訝。這怎麼可能呢?企業也像人一樣,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體,有一個累積發展的過程。一個人要學習積累二十幾年,到30來歲才能比較勝任一項工作,怎麼可能要求企業一歲就輝煌呢?”

“不過我認為,成功的速度和滅亡的速度是一樣的。”說著,詹姆士笑了笑,隨手一指桌上的報紙,“不信我們打個賭,看這些被宣傳報道的企業家,10年後還能不能存在。”

我一伸舌頭,連連搖頭。這個賭我可不敢打。不要說10年,5年前我采訪過的企業,現在大都名存實亡了。誰敢保證他們10年後還安然健在?

詹姆士寬厚地笑笑:“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不過責任也不全在他們,用你們自己的話說,是體製問題。好,不談他們了,說說你自己吧,你的發展規劃是什麼?”

“我……”我的臉“騰”地一下紅了。詹姆士似乎比我更吃驚,打了個手勢:“怎麼你竟然沒有一個讓自己十年後受益的人生規劃?那你每天怎麼做事?”

我麵帶羞愧地說:“什麼要緊就做什麼。一天到晚也沒閑著,忙忙碌碌的。”

詹姆士盯著我看了一會,神色嚴肅地說:“林,我把你當成朋友,所以要對你說一句朋友的話。記住,人生有很多要做的事,但歸納起來隻有兩類:一類是緊要的,一類是重要的。許多人不成功是因為他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眼前的緊要事情上,而無暇去做重要的事。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用20%的時間去處理眼前的緊要事情,而把80%的時間留給未來,去做那些暫時沒有收益但以後會重要的事情。我就是這樣做的,希望你也這樣。給自己訂一個10年規劃。否則,到時候你可能會付不起賬單的!”

疼痛的撫摸